一、检测目的
- 功能异常:如重启、死机、误动作等;
- 性能下降:如通信延迟、信号失真、测量误差等;
- 电磁兼容性:验证设备是否满足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。
二、检测标准
- 国际标准:
- IEC 61000-4-3《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》;
- CISPR 24(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标准);
- 国内标准:
- GB/T 17626.3(等同采用IEC 61000-4-3);
- YY 0505(医疗设备专用标准)。
三、检测项目核心内容
1. 频率范围
- 测试频段:通常为 80 MHz~6 GHz,覆盖常见射频干扰源(如FM广播、移动通信、Wi-Fi、蓝牙等);
- 扫频步长:根据标准选择(例如1%步长或特定频率点测试)。
2. 场强等级
- 测试场强:从 1 V/m到30 V/m 不等,依据设备应用场景选择:
- 民用产品(如家电、消费电子):3 V/m或10 V/m;
- 工业设备(如工控机、医疗仪器):10 V/m或更高;
- 特殊环境(如航空航天、军事):可能需30 V/m以上。
3. 调制方式
- 调制信号:使用 80% AM调制的1 kHz正弦波,模拟真实干扰信号的波动特性;
- 脉冲调制(如用于5G或雷达频段)。
4. 极化方向
- 天线极化:需分别测试 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,确保覆盖不同方向的电磁场耦合路径。
5. 测试模式
- 设备工作状态:
- 正常工作时全功能运行(如传输数据、显示画面、执行指令);
- 典型敏感状态(如低功耗模式、信号接收过程)。
6. 性能判据
- 等级A:功能正常,无性能下降;
- 等级B:暂时性性能降低,测试后自动恢复;
- 等级C:需人工干预(如重启)才能恢复;
- 等级D:不可恢复的功能丧失或损坏。
四、测试设备与配置
- 主要设备:
- 信号发生器(生成射频信号);
- 功率放大器(提升信号强度);
- 发射天线(双锥天线、对数周期天线、喇叭天线等);
- 场强监测系统(实时校准场强);
- 电波暗室或半电波暗室(隔离外部干扰)。
五、测试流程
- 预处理:设备开机并进入稳定工作状态;
- 场强校准:在无受试设备(EUT)时校准目标场强;
- 扫频测试:按标准频段施加调制后的射频场,监测设备响应;
- 多角度测试:旋转转台,改变设备与天线的相对位置;
- 记录与分析:记录异常现象(如通信中断、显示屏闪烁等)。
六、常见问题与改进措施
- 典型失效现象:
- 通信模块中断;
- 传感器误报警;
- 显示屏花屏或黑屏;
- 控制系统误动作。
- 整改方向:
- 优化PCB布局(如缩短敏感信号走线);
- 增加屏蔽层或滤波电路;
- 改进接地设计;
- 选用高抗干扰芯片。
七、应用领域
- 消费电子:手机、笔记本电脑、智能家居;
- 工业设备:PLC、变频器、机器人;
- 汽车电子:车联网模块、自动驾驶传感器;
- 医疗器械:监护仪、成像设备;
- 军工航天:导航系统、通信设备。
八、发展趋势
- 高频化:5G/6G通信推动测试频段向毫米波(24 GHz以上)扩展;
- 严苛化:物联网设备的普及要求更低的故障容忍度;
- 智能化:自动化测试系统与AI辅助诊断技术的结合。
结语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251
211
186
201
193
198
205
198
204
210
200
195
192
198
193
189
203
195
204
198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