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性印制板的灼热丝试验检测:核心检测项目解析
1. 测试目的与适用范围
- 目的:模拟PCB在高温或故障条件下的抗引燃能力,评估材料的阻燃特性。
- 适用场景:用于电子产品中可能接触热源的部件,如电源模块、连接器等。
2. 样品制备要求
- 尺寸与数量:样品通常为100mm×100mm的完整PCB或代表性切割部分,厚度需与实际产品一致,每组至少3个样品。
- 预处理:在温度(23±2)℃、湿度(50±5)%环境中放置24小时,以消除环境干扰。
3. 测试设备及校准
- 灼热丝试验仪:含镍铬合金灼热丝(直径4mm)、温度控制系统及计时装置。
- 校准要求:
- 灼热丝温度误差需控制在±10℃内(如750℃)。
- 施加力为(1.0±0.2)N,确保接触压力一致性。
4. 测试条件设定
- 温度等级:根据应用场景选择(如550℃、650℃、750℃),常见为750℃。
- 接触时间:标准要求(30±1)秒,模拟短时热故障。
- 铺底层:下方放置(200±5)mm单层纱布或绢纸,检测滴落物引燃风险。
5. 测试步骤
- 预热灼热丝:加热至目标温度并稳定至少60秒。
- 接触样品:以恒定压力将灼热丝垂直抵住样品表面,启动计时。
- 观察记录:全程记录燃烧行为及时间参数。
- 后处理:移开灼热丝后继续观察30秒,检查余焰及滴落物。
6. 观测与记录项目
- 起燃时间(Ti):从接触至样品出现明火的时间。
- 燃烧持续时间(Te):移开灼热丝后火焰自动熄灭的时间。
- 滴落物影响:是否引燃铺底层纱布。
- 烧损程度:烧焦面积、碳化深度、是否烧穿。
- 附加参数:火焰高度、烟雾产生情况(部分标准要求)。
7. 结果判定标准
- 合格指标(以IEC 60695为例):
- Te ≤ 30秒;
- 滴落物未引燃铺底层;
- 无持续燃烧或蔓延现象。
- 分级判定:根据材料等级(如GWIT灼热丝起燃温度)进行分级评估。
8. 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
- 设备校准:温度与压力偏差直接影响结果准确性。
- 环境控制:避免通风干扰火焰行为。
- 安全防护:实验室需配备排风系统、灭火设备,操作者穿戴防护装备。
9. 与其他测试方法的对比
- 灼热丝 vs. UL94垂直燃烧:前者模拟热源接触,后者评估火焰蔓延性,互补性强。
- 应用差异:灼热丝更适用于评估固体绝缘材料的抗引燃能力。
总结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253
211
188
202
195
202
207
200
206
214
202
197
195
201
194
192
205
197
206
200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