爬电距离、电气间隙及通过密封胶的距离检测项目详解
一、爬电距离(Creepage Distance)检测
-
- 确认路径是否沿绝缘表面最短路径,排除因结构设计(如凹槽、凸起)导致的无效路径。
- 工具:卡尺、轮廓投影仪、3D扫描仪。
- 标准依据:IEC 60664-1、GB/T 16935.1。
-
- 根据设备使用环境(如工业/家用)确定污染等级(I-IV级),匹配对应的爬电距离要求。
- 测试方法:参考IEC 60664-1中污染等级与材料组别(值)的对应表格。
-
- 测定绝缘材料的值(如≥600为I类材料),确保材料组别符合污染等级要求。
- 工具:漏电起痕试验仪(如按IEC 60112标准)。
-
- 检查绝缘表面是否有裂纹、毛刺或残留导电物质(如金属碎屑),可能缩短有效爬电距离。
- 案例:某电源模块因PCB板爬电距离不足(仅2mm),在潮湿环境中发生表面漏电。
- 改进:通过开槽增加爬电距离至4mm,并采用≥400的FR4基材。
二、电气间隙(Clearance)检测
-
- 使用激光测距仪或三维坐标测量机(CMM)测量导电体之间的空间最短距离。
- 关键点:考虑部件公差、装配偏移及动态振动下的最小间隙。
-
- 根据设备接入电网的位置(如过电压类别II/III/IV),确定所需电气间隙。
- 标准依据:IEC 60664-1表F.1(按峰值电压和过压类别)。
-
- 对电气间隙不足的部件进行脉冲电压测试(如1.2/50μs雷电波形),验证其耐压能力。
- 工具:冲击电压发生器(按IEC 61000-4-5)。
-
- 若电气间隙路径中存在非绝缘障碍物(如未接地金属件),需重新计算有效间隙。
- 案例:逆变器内部母线排间隙仅1.5mm,在雷击浪涌测试中发生空气击穿。
- 改进:调整布局使间隙≥3mm,并增加绝缘隔板。
三、通过密封胶的距离检测
-
- 目视检测:胶层是否连续无气泡、裂纹或杂质(如金属颗粒)。
- 工具:显微镜、X射线检测(用于内部缺陷分析)。
-
- 耐压测试:在密封胶固化后施加AC 3kV/1min,检测是否击穿。
- 绝缘电阻测试:施加DC 500V,电阻值需≥100MΩ(按IEC 60243)。
-
- 湿热循环:85℃/85%RH环境放置168小时,测试后绝缘电阻衰减率≤50%。
- 温度冲击:-40℃~125℃循环100次,检查胶体开裂或分层。
-
- 对含硅胶等易吸湿材料,施加偏置电压后观察是否出现枝晶生长(按IPC-TM-650 2.6.14)。
- 案例:某LED驱动电源因灌封胶存在气泡,湿热环境下发生沿面放电。
- 改进:采用真空灌胶工艺,并改用环氧树脂(>600)。
四、检测工具及标准对照表
参数 | 检测工具 | 参考标准 | 判定依据 |
---|---|---|---|
爬电距离 | 轮廓投影仪、3D扫描仪 | IEC 60664-1 | 最短表面路径+匹配 |
电气间隙 | 激光测距仪、CMM | UL 60950-1 | 空间直线距离+过压类别 |
密封胶距离 | X射线仪、耐压测试仪 | IPC-A-610 | 无缺陷+耐压≥2Urms |
五、总结
- 爬电距离:污染等级与的匹配性;
- 电气间隙:动态公差与瞬态耐压能力;
- 密封胶:固化质量与长期环境可靠性。
上一篇:螺纹部件及连接检测下一篇:电子电工产品、军用设备、电子及电气元件检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251
211
183
201
193
197
203
197
202
210
199
195
192
198
192
188
202
194
204
197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