织物起毛起球性能检测
一、检测意义
- 质量控制:评估产品是否符合行业标准或客户要求。
- 研发改进:为优化纤维选择、织物结构及后整理工艺提供依据。
- 消费者体验:减少因起球引起的退货投诉,提升品牌信誉。
二、检测项目及方法
1. 马丁代尔法(Martindale法)
- 标准依据:GB/T 4802.2、ISO 12945-2、ASTM D4966。
- 原理:织物试样在一定压力下与标准磨料(如羊毛毡)进行多向摩擦。
- 参数:
- 压力:12 kPa(通用标准)或根据客户需求调整。
- 摩擦次数:通常为1000~5000次(视织物用途而定)。
- 适用范围:机织物、针织物、非织造布,尤其适合厚重或耐磨织物(如西装、沙发面料)。
2. 圆轨迹起球法(ICI法)
- 标准依据:GB/T 4802.1、ASTM D3512。
- 原理:试样固定在旋转平台上,与尼龙刷或标准磨料接触,进行圆周运动。
- 参数:
- 转速:60 rpm。
- 摩擦次数:50~200次(根据织物类型调整)。
- 适用范围:轻型针织物(如T恤、毛衣)及化纤混纺织物。
3. 随机翻滚法(随机滚筒法)
- 标准依据:GB/T 4802.4、ASTM D3511。
- 原理:试样与软木片在旋转滚筒内随机翻滚摩擦。
- 参数:
- 滚筒转速:30~60 rpm。
- 测试时间:30分钟至数小时。
- 适用范围:柔软织物(如羊毛衫、针织内衣)及易起球纤维(如涤纶、腈纶)。
4. 改良刷磨法
- 标准依据:AATCC 119、AATCC 120。
- 原理:使用金属刷对织物表面进行单向或双向摩擦。
- 参数:
- 刷毛硬度、刷磨次数可调。
- 适用范围:评估起毛倾向(如绒类织物)。
5. 实际穿着模拟法
- 原理:通过人工或机械模拟人体运动(如肘部摩擦、洗衣机洗涤)。
- 应用:定制化测试(如运动服、户外装备)。
三、关键检测参数
- 试样数量:至少3块(不同部位取样)。
- 预处理条件:需进行温湿度平衡(如20℃、65% RH)。
- 评级标准:
- 目测评级:对照标准样照(1~5级,5级无起球,1级严重起球)。
- 仪器辅助:采用图像分析系统量化毛球数量、大小及分布密度。
四、影响因素与改进方向
- 纤维特性:
- 短纤维、高卷曲纤维更易起球(如棉、羊毛)。
- 改进:使用长丝纤维或改性抗起球纤维(如抗起球涤纶)。
- 织物结构:
- 疏松组织(如平纹)比紧密组织(如斜纹)更易起球。
- 改进:增加纱线捻度或采用紧密纺工艺。
- 后整理工艺:
- 抗起球助剂(如硅油、树脂涂层)、烧毛、剪毛处理可显著改善性能。
五、结果评价与报告
- 测试方法及标准依据。
- 试样起毛起球前后的对比照片。
- 评级结果(平均值及离散系数)。
- 与同类产品或行业标准的对比分析。
六、行业发展趋势
- 智能化检测:AI图像识别技术用于快速评级。
- 动态模拟:结合3D人体运动模型开发更贴近实际的测试方法。
- 环保要求:推动无氟抗起球整理剂的研发与应用。
结语
上一篇:污水回用率检测下一篇:压缩机冷却水进水温度检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270
227
202
211
209
212
225
218
228
229
212
213
218
216
209
204
221
207
220
214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