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代表性取样:从待测液体中均匀取样,避免分层或杂质干扰。
- 预处理:若样品含水分或悬浮物,需通过过滤或脱水处理(如加入无水硫酸钠),防止水分蒸发影响温度稳定性。
- 样品量控制:通常需装入检测杯至标定刻度线(如克利夫兰开口杯法要求约70mL)。
-
- 温度计校准:使用标准温度计验证仪器测温精度,误差需在±1℃以内。
- 火源控制:调节点火器火焰高度至标准值(如直径4mm的球形火焰),并确保点火频率符合方法要求。
- 加热速率:根据标准(如ASTM D92或GB/T 3536)设定加热速度,通常为5~6℃/min。
-
- 初始升温:从预期闪点以下28℃开始缓慢加热,避免温度骤升导致蒸气过早释放。
- 点火测试:每升温1℃用点火器扫过液面,观察是否出现蓝色火焰闪燃。
- 终点确认:记录首次出现闪燃时的温度,重复测试两次,误差不超过5℃时取平均值。
-
- 大气压影响:高海拔地区需根据气压值修正闪点结果(如气压每低于101.3kPa 3.3kPa,闪点值减1℃)。
- 空气流通:实验室需避免强通风,防止蒸气扩散不均。
-
- 适用对象:润滑油、沥青、重质油等高闪点物质(通常>79℃)。
- 标准规范:ASTM D92、ISO 2592、GB/T 3536。
-
- 特点:适用于含固体悬浮物的样品,通过搅拌装置提高温度均匀性。
- 标准:ASTM D93(部分版本)、IP 34。
- 样品性质:挥发性组分含量高会降低闪点;黏度大的样品需延长预热时间。
- 操作误差:点火时机不当、火焰扫动速度不均可能导致假阳性或漏检。
- 仪器状态:检测杯残留污染物会改变液面蒸气浓度,需彻底清洗并干燥。
- 石油产品分类:区分柴油(闪点≥55℃)、燃料油等危险等级。
- 化学品安全评估:确定溶剂、涂料等物质的存储和运输条件。
- 火灾调查:分析事故现场液体可燃性,追溯火源原因。
- 防护措施:操作者需佩戴隔热手套、护目镜,远离易燃物。
- 应急准备:备妥灭火毯、干粉灭火器,测试台面采用防火材料。
- 废弃物处理:测试后的样品按危险废物规范处置,避免随意倾倒。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48
45
59
49
55
43
44
48
29
36
27
26
28
27
27
31
27
21
25
20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