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轴压缩变形(弹性模量、变形模量)检测方法与应用
一、检测目的
二、核心检测项目
1. 弹性模量(E)测定
- 定义:材料在弹性阶段(应力-应变呈线性关系)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,表征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。
- 测试方法:
- 通过应力-应变曲线的线性段斜率计算: �=Δ�Δ�E=ΔεΔσ 其中,Δ�Δσ为应力增量,Δ�Δε为应变增量。
- 国际标准:ASTM D3148(岩石)、GB/T 50266(工程岩体试验方法)。
2. 变形模量(Ed)测定
- 定义:材料在弹塑性阶段(包含弹性变形和不可逆塑性变形)的平均应力与应变比值,反映材料整体变形特性。
- 测试方法: ��=�50�50Ed=ε50σ50 其中,�50σ50为峰值强度的50%应力值,�50ε50为对应应变。
3. 泊松比(μ)测定(可选)
- 定义:材料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的比值,表征材料横向变形能力。
- 公式: �=−�横向�轴向μ=−ε轴向ε横向
三、检测设备与试样制备
1. 设备要求
- 试验机:伺服控制万能试验机,量程满足试样破坏载荷的10%~90%。
- 变形传感器:
- 轴向变形:LVDT或引伸计,精度≤1μm。
- 横向变形:环式应变计或非接触式光学测量(DIC技术)。
- 数据采集系统:采样频率≥10Hz,确保连续记录应力-应变曲线。
2. 试样制备
- 形状:圆柱体(高度直径比2:1,如Φ50mm×100mm)或立方体。
- 加工精度:端面平行度误差≤0.02mm,侧面平整无裂纹。
- 含水率控制:饱和试样需浸泡至恒重(如岩石试样的48h水饱和)。
四、检测步骤
1. 预加载
- 以0.5MPa/s速率加载至预估峰值强度的10%,消除试样与压板间的间隙,随后卸载至零。
2. 正式加载
- 弹性模量阶段: 加载速率≤0.5MPa/s,连续记录轴向及横向应变,直至应力达到峰值强度的50%。
- 变形模量阶段: 继续加载至试样破坏(峰值强度后下降至80%载荷时停止)。
3. 数据采集
- 实时记录轴向载荷、轴向应变、横向应变,生成完整的应力-应变曲线。
五、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
1. 弹性模量计算
- 选择应力-应变曲线线性段(通常为峰值强度的20%~50%区间)进行线性拟合,斜率即为弹性模量E。
2. 变形模量计算
- 选取峰值强度50%对应的应力(σ50)与应变(ε50),代入公式计算Ed。
3. 异常值处理
- 若同一组试样中某数据偏离平均值±15%,需分析原因(如试样缺陷、加载偏心)后剔除。
六、注意事项
- 端部摩擦控制:
- 试样两端涂抹润滑剂(如聚四氟乙烯薄膜),减少端部约束对变形的干扰。
- 加载速率影响:
- 速率过快会导致表观模量偏高,需严格按标准控制加载速度。
- 环境条件:
- 温度波动≤2℃,湿度≤60%,避免试样的热胀冷缩影响。
- 传感器校准:
- 试验前对LVDT和载荷传感器进行零点校准和线性验证。
七、应用场景
- 岩土工程:隧道围岩支护设计、边坡稳定性分析。
- 建筑材料:混凝土配合比优化、抗裂性能评估。
- 地质勘探:岩体完整性分类、地应力反演。
上一篇:隧道(管片)结构竖向位移检测下一篇:钻孔声波(声波速度)检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12
11
12
9
10
10
9
11
9
8
14
10
7
9
9
9
13
13
9
12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