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常规感官检测项目
-
- 检测内容:根据茶类特征判断汤色是否符合标准(如绿茶黄绿明亮、红茶红艳明亮、乌龙茶金黄透亮)。
- 方法:专业评茶师参照国家标准(如GB/T 23776)进行视觉比对,记录色调(橙黄、红褐等)及是否符合该茶类典型特征。
-
- 亮度:汤色的明暗程度,优质茶汤通透反光性强。
- 清澈度:有无浑浊、沉淀或悬浮物(如加工不当导致的冷后浑异常)。
- 工具:使用标准审评杯碗,在自然光下倾斜茶汤观察反光面。
-
- 检测内容:茶汤放置后的变色速度(如绿茶易氧化变黄),评估抗氧化能力。
- 方法:计时观察茶汤在室温下0.5-2小时内的颜色变化梯度。
二、仪器量化检测项目
-
- 设备:色差仪(如CIE Lab系统)、分光测色仪。
- 指标:
- L值:亮度(0-100,越高越亮)。
- a值:红绿偏向(正值偏红,负值偏绿)。
- b值:黄蓝偏向(正值偏黄,负值偏蓝)。
- 应用:建立不同茶类的色度数据库,用于品质分级。
-
- 透光率检测:分光光度计测定特定波长(如540nm)下的吸光度,量化茶汤透明度。
- 浊度检测:浊度仪(NTU单位)分析悬浮颗粒物含量,判断工艺缺陷(如揉捻过度导致碎末过多)。
-
- 关键成分:茶黄素(TF)、茶红素(TR)、茶褐素(TB)的比例决定汤色。
- 检测方法:
- 分光光度法:通过特定波长(如380nm、460nm)测定TF、TR含量。
- HPLC:精确分离并定量茶色素组分,常用于红茶发酵度控制。
-
- 检测内容:Fe³⁺、Cu²⁺等金属离子超标可能导致汤色发暗。
- 方法:原子吸收光谱法(AAS)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(ICP-MS)。
三、功能性检测延伸
-
- 原理:汤色亮度与茶多酚、儿茶素含量正相关,可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结合色度数据评估品质。
-
- 指标:茶褐素积累量(陈茶汤色偏深),通过色差值对比新茶与陈茶。
四、检测流程标准化
-
- 茶水比(如1:50)、水温(绿茶80℃、乌龙茶100℃)、浸泡时间(3-5分钟)需严格统一。
-
- 融合感官评分与仪器数据,建立汤色品质预测模型(如PLS回归分析)。
五、常见问题与改进方向
- 浑浊汤色溯源:
- 可能与揉捻过度、干燥不足或存储受潮有关,需结合水分检测与工艺复盘。
- 颜色偏差矫正:
- 调整发酵时间(红茶)、杀青温度(绿茶)或烘焙工艺(乌龙茶)。
上一篇:果汁(浆)或蔬菜汁(浆)含量检测下一篇:二氢辣椒素检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251
211
187
201
194
201
206
199
205
212
200
196
193
198
193
189
204
195
204
199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