菌膜检测:核心检测项目与技术解析
一、菌膜检测的核心项目
1. 菌膜定性检测
-
- 光学显微镜:结合革兰氏染色、荧光染色(如钙黄绿素、SYTO®系列染料),观察菌膜的三维结构。
- 扫描电镜(SEM):高分辨率呈现菌膜表面形态及微生物排列方式。
-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(CLSM):分层扫描菌膜厚度及活/死菌分布。
-
- 体外模型:使用微孔板、流动腔系统模拟菌膜形成过程,评估微生物的初期黏附能力。
2. 菌膜定量检测
-
- 结晶紫染色法:通过染色后测量吸光度(OD570-600 nm)评估总生物量。
- 干重法:刮取菌膜后烘干称重,适用于工业管道或大型表面。
-
- 活/死细胞双荧光染色:如SYTO 9(绿色活菌)与碘化丙啶(PI,红色死菌)结合CLSM定量分析。
- 平板计数法:超声破碎菌膜后培养计数,反映可培养活菌数量。
-
- ATP生物发光法:通过检测三磷酸腺苷(ATP)含量间接反映菌膜代谢强度。
- 荧光素二乙酸酯(FDA)水解试验:活细胞酯酶分解FDA产生荧光,量化代谢活性。
3. 菌膜成分分析
-
- 多糖检测:苯酚-硫酸法测定总多糖含量。
- 蛋白质检测:BCA法或Folin-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浓度。
- eDNA提取: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胞外DNA(eDNA)的分布。
-
- 16S/18S rRNA测序:高通量测序鉴定细菌、真菌种属及丰度。
- 宏基因组学:分析菌膜的耐药基因、毒力因子及代谢通路。
-
- 群体感应分子(如AHLs、AI-2):HPLC或生物传感器检测信号分子浓度,评估菌膜调控机制。
- 耐药基因检测:qPCR或基因芯片筛查常见耐药基因(如mecA、blaNDM)。
4. 菌膜抗性评估
- 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(MBEC):使用96孔板结合梯度抗菌剂处理,测定完全清除菌膜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。
- 生物膜耐受指数(BTI):比较浮游菌与菌膜菌的MIC(最低抑菌浓度)比值,评估耐药性增强程度。
二、应用领域特异性检测项目
领域 | 关键检测项目 |
---|---|
医疗 | 导管/植入物菌膜的致病菌(如金黄色葡萄球菌、铜绿假单胞菌)、耐药基因、EPS屏障效应分析。 |
食品加工 | 生产线表面菌膜的腐败菌(如李斯特菌、沙门氏菌)、生物膜清除剂的效率验证。 |
水处理 | 管道内硫酸盐还原菌(SRB)、铁氧化菌的生物量监测及腐蚀产物的定量分析(如H₂S)。 |
工业设备 | 冷却塔/热交换器的微生物腐蚀(MIC)评估、生物酸(如乙酸)浓度检测。 |
三、检测技术对比
方法 | 优点 | 局限性 | 适用场景 |
---|---|---|---|
结晶紫染色法 | 操作简单、成本低 | 无法区分活/死菌 | 工业设备初步筛查 |
CLSM+荧光染色 | 原位观察、活菌定量 | 设备昂贵、需专业操作 | 医疗导管菌膜研究 |
高通量测序 | 全面解析微生物多样性 | 数据解读复杂、耗时较长 | 环境菌膜生态研究 |
电化学传感器 | 实时监测、便携性强 | 灵敏度受干扰物影响 | 水质在线监测 |
四、检测流程优化建议
- 取样规范:生物膜分布不均,需在多个位点(如管道的弯头、阀门处)取样。
- 联合检测:结合CLSM形态观察与qPCR耐药基因检测,提高结果可靠性。
- 动态监测:在工业系统中安装生物膜传感器(如BioGEORGE®),实时预警生物膜形成。
五、挑战与前沿技术
- 挑战:复杂基质(如血液、污泥)中菌膜的分离困难;多菌种互作机制复杂。
- 前沿技术:
- 拉曼光谱成像:无需标记,直接分析菌膜化学成分。
- CRISPR-based检测:快速识别特定病原菌的菌膜。
- 噬菌体疗法评估:检测噬菌体对菌膜的穿透和裂解效率。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272
228
202
211
210
215
225
219
228
229
217
214
219
216
210
206
223
208
220
214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