矿用惰气泡沫发生装置检测项目详解
一、性能检测
-
- 浓度检测:使用气体分析仪测定生成的惰气(如N₂、CO₂)浓度,确保达到灭火所需标准(通常≥90%)。
- 流量与压力稳定性:通过流量计和压力表监测气体输出稳定性,避免因压力波动影响泡沫生成效率。
-
- 发泡倍数:测量泡沫体积与原液体积比值,合格标准一般为5-10倍。
- 稳定性测试:记录泡沫在模拟火灾环境中的半衰期(如1小时内泡沫体积减少≤20%)。
- 覆盖均匀性:通过模拟火源试验,评估泡沫的扩散覆盖能力及隔绝氧气效果。
-
- 检测惰气与发泡剂的混合比例误差(如±2%),确保化学反应的充分性与安全性。
二、安全性能检测
-
- 对压力容器进行1.5倍工作压力的水压试验,保压30分钟无泄漏;气密性测试采用皂泡法或氮气检漏。
-
- 检查电气元件防爆等级(如Ex d I Mb),符合GB 3836系列标准;结构防爆设计需通过第三方认证。
-
- 使用可燃气体探测器检测装置周边环境中惰气泄漏浓度,确保作业区域氧气浓度≥18.5%(避免人员窒息)。
三、材料与结构检测
-
- 采用光谱仪验证罐体、管道材质(如304不锈钢)的抗腐蚀性;检查密封件的耐高温性能(≥150℃)。
-
- 对支架、连接件进行负载测试,模拟振动环境下结构的稳固性(如持续振动30分钟无松动)。
四、环境适应性检测
- 极端工况模拟
- 高温测试(50℃)、低温测试(-20℃)下启动装置,记录启动时间与运行稳定性。
- 高粉尘环境试验:在粉尘浓度≥1000mg/m³条件下,检测过滤器堵塞报警功能是否灵敏。
五、操作与智能化检测
-
- 模拟故障触发急停按钮,测试系统响应时间(≤2秒);检查远程控制指令的执行延迟。
-
- 人为触发压力异常、液位不足等报警条件,验证声光报警及数据上传功能的可靠性。
六、检测标准与周期
- 依据标准:
- 国家标准:GB 25972-2010《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》
- 行业规范:AQ 1099-2014《煤矿用惰气发生装置安全技术要求》
- 检测周期:
- 常规检测:每季度1次关键性能测试;
- 全面检测:每年1次由具备MA资质的机构执行。
总结
转成精致网页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6
9
10
9
12
14
17
13
17
19
17
21
23
18
23
20
22
21
17
25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