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浪涌抗扰度试验标准与依据
二、核心检测项目详解
1. 被测设备(EUT)端口分类测试
-
- 测试对象:设备的主电源输入端口(如AC 220V/380V)。
- 测试方法:通过耦合/去耦网络(CDN)向电源线注入浪涌脉冲,模拟电网中的瞬态过电压。
- 典型参数:测试电压等级为0.5kV、1kV、2kV、4kV(根据设备类别选择)。
-
- 测试对象:RS-232、以太网、USB等通信接口。
- 测试方法:使用电容耦合钳或气体放电管(GDT)直接向信号线施加浪涌干扰,验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。
- 特殊要求:需考虑共模(线-地)和差模(线-线)两种干扰模式。
-
- 测试对象:设备接地线或金属外壳。
- 测试方法:验证接地系统对浪涌能量的泄放能力,防止地电位升高导致设备损坏。
2. 浪涌波形与参数
- 波形特性:标准浪涌波形为 1.2/50μs(电压波) 和 8/20μs(电流波) 的组合,前者模拟电压上升时间,后者模拟电流持续时间。
- 极性要求:正负极性交替测试,避免单一极性测试遗漏隐患。
3. 耦合与去耦方式
- 电容耦合:用于信号线测试,通过电容将浪涌能量耦合到线路上。
- 电感耦合:适用于大电流设备,利用感性元件模拟电网瞬变。
- 去耦网络:防止浪涌能量反向流入供电网络,影响其他设备。
4. 测试等级与严酷度
- 等级划分:
- 等级1:受保护环境(如计算机机房),测试电压0.5kV。
- 等级2:工业环境,测试电压1kV。
- 等级3:严酷工业环境或户外设备,测试电压2kV。
- 等级4:极高风险环境(如电力变电站),测试电压4kV及以上。
- 严酷度选择:需结合设备安装环境和使用场景确定。
5. 测试配置与环境条件
- 试验布置:EUT需按实际使用状态安装,包括电缆长度、接地方式等。
- 环境要求:温度(15~35℃)、湿度(30%~60%)、无强电磁干扰。
三、测试结果判定
- A级:测试中及测试后功能完全正常,无性能降级。
- B级:测试中短暂性能下降,测试后自动恢复。
- C级:测试中功能丧失,需人工干预(如重启)恢复。
- D级:设备损坏,无法恢复。
四、典型应用场景与改进措施
- 电力设备:配电柜、逆变器等需重点测试电源端口。
- 通信设备:基站、路由器需强化信号端口的浪涌防护设计。
- 改进方向:
- 增加压敏电阻(MOV)、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(TVS)。
- 优化PCB布局,缩短敏感电路路径。
- 采用屏蔽电缆和磁环抑制共模干扰。
五、试验注意事项
- 安全防护:高压浪涌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危害,需严格接地并使用绝缘工具。
- 测试顺序:遵循从低等级到高等级的渐进测试原则。
- 设备状态:测试前确保EUT处于典型工作模式,记录异常响应。
结语
转成精致网页
上一篇:振动试验检测下一篇:超氧化钾片状生氧剂检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22
24
21
25
25
21
21
16
17
18
20
17
20
18
22
18
22
21
30
23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