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和废水(含大气降水)检测的重要性与核心目标
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,水资源的保护与污染防治已成为关注的焦点。水和废水(含大气降水)检测作为环境监测的核心环节,能够系统评估水体质量、识别污染物种类及浓度,为水资源管理、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。特别是大气降水(如雨水、雪水)的检测,不仅能反映区域大气污染状况,还可预警酸雨等环境问题的发生。通过定期检测,可有效监控工业废水排放、生活污水治理效果以及水源地安全性,保障人类健康与生态平衡。
饮用水源检测的核心项目
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公众健康,其检测需重点关注以下指标:物理性质(色度、浊度、电导率)、化学指标(pH值、溶解氧、总硬度)、重金属(铅、汞、镉、砷)、有机物(挥发性酚类、石油类、多环芳烃)及微生物(大肠菌群、总菌落数)。其中,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因具有生物累积性和毒性,需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(AAS)、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(GC-MS)等高精度仪器进行定量分析。
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重点检测内容
工业废水检测需结合行业特性定制方案:化工行业需监测COD(化学需氧量)、BOD(生化需氧量)、氨氮、总磷及特定有毒物质(如氰化物、苯系物);电镀废水需重点检测六价铬、镍、锌等重金属;生活污水则需关注悬浮物(SS)、总氮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(LAS)等。大气降水的检测需额外涵盖硫酸根离子、硝酸根离子及酸度(pH≤5.6为酸雨标准),以评估区域大气污染传输特征。
新兴污染物与痕量物质的检测挑战
近年来,微塑料、药物残留、内分泌干扰物等新兴污染物成为检测领域的热点。这些物质在环境中浓度极低(ng/L级),需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-三重四极杆质谱(UHPLC-MS/MS)等尖端技术。同时,全氟化合物(PFAS)的检测因存在数千种同系物而面临方法标准化难题,国际环保机构正推动检测限值从ppm级向ppb级甚至ppt级提升。
检测技术革新与质量管控体系
现代水质检测已形成实验室分析(如ICP-OES测定重金属)、在线监测(UV法COD测定仪)与快速检测(生物传感器)相结合的技术体系。为确保数据可靠性,需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:采用标准物质校准、开展实验室间比对试验、实施检测过程空白样与平行样分析。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及各国环保部门持续更新检测方法标准(如EPA 600系列),推动检测精度与效率的同步提升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