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理化性质检测
- 外观与形态分析
- 颜色、质地、分层结构观察(初步判断污染源类型)。
- 微观形貌分析(如扫描电镜/SEM,观察垢层孔隙率、晶体结构等)。
- 物理参数测试
- 厚度(超声波测厚仪或显微镜测量,评估结垢严重程度)。
- 硬度(显微硬度计,反映垢层致密性与清除难度)。
- 密度(比重法,辅助判断成分类型)。
2. 化学成分分析
- 无机成分检测
- 常量元素:钙(Ca²⁺)、镁(Mg²⁺)、硅(SiO₂)、铁(Fe)、铝(Al)、硫酸盐(SO₄²⁻)、碳酸盐(CO₃²⁻)等(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/XRF、离子色谱/IC测定)。
- 微量元素:铜(Cu)、锌(Zn)、氯(Cl⁻)等(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/ICP-OES)。
- 晶体结构分析:X射线衍射(XRD)确定垢中矿物相(如碳酸钙、硫酸钙、硅酸盐等)。
- 有机成分检测
- 油污、聚合物残留、微生物代谢产物(傅里叶红外光谱/FTIR、气相色谱-质谱/GC-MS)。
- 水分与灼烧减量
- 105℃烘干法测游离水,550℃高温灼烧测有机物及结晶水含量。
3. 微生物分析(针对生物垢)
- 细菌总数、铁细菌、硫酸盐还原菌(SRB)等(培养基培养法或PCR检测)。
- 藻类、真菌鉴定(显微镜观察、DNA测序)。
4. 腐蚀产物关联分析
- 氧化铁(Fe₂O₃、Fe₃O₄)、硫化亚铁(FeS)等(判断是否由腐蚀引发结垢)。
- 垢层与金属基体的结合方式(金相分析)。
5. 功能性测试
- 热稳定性:差示扫描量热法(DSC)评估垢层在高温下的分解特性。
- 溶解性实验:酸/碱/螯合剂溶解性测试(指导化学清洗方案)。
- 设备类型:如锅炉垢以钙镁盐为主,需重点检测硬度离子;冷却塔垢可能含微生物及硅酸盐。
- 工况条件:高温高压环境易生成致密硅垢,需结合XRD分析;含油系统需增加有机物检测。
- 问题导向:若设备存在异常腐蚀,需增加铁氧化物及硫化物分析。
- 成因诊断:明确结垢主因(水质过硬、微生物滋生、腐蚀产物堆积等)。
- 风险预警:
- 硬垢导致传热效率下降(如锅炉热阻增加10%可致能耗上升2%)。
- 生物垢引发局部腐蚀或堵塞管道。
- 优化对策:
- 调整水处理工艺(如阻垢剂配方)。
- 制定清洗方案(机械清洗或化学清洗选择)。
- 改进设备材质或运行参数。
- 采样规范:避免污染,记录取样位置、时间及工况参数。
- 参照标准:
- ASTM D887(工业水沉积物取样标准)
- GB/T 14637(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硫酸盐还原菌测定)
- ISO 10304(离子色谱法测定水质中阴离子)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264
221
200
208
203
207
218
208
219
222
208
207
212
211
202
201
215
204
211
208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