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爆设备通用要求检测项目详解
一、核心检测项目分类
1. 结构与材料检测
-
- 测试方法:使用液压机或压力容器模拟爆炸压力,检测隔爆型设备的耐爆压力(通常为1.5倍参考压力)。
- 标准依据:GB 3836.2 对隔爆外壳的强度要求。
- 防护等级测试:通过粉尘/喷水设备验证IP54及以上等级(如Ex d设备需达到IP6X)。
-
- 非金属材料测试:依据GB/T 5169进行灼热丝试验(550℃~960℃),确保材料不会持续燃烧。
- 表面电阻检测:使用高阻计测量设备表面电阻,要求≤1×10⁹Ω(防止静电积累)。
-
- 隔爆接合面检测:测量法兰间隙宽度、长度及粗糙度(Ra≤6.3μm),确保爆炸火焰无法外泄。
- 电缆引入装置密封性:施加2倍额定压力的水压测试,维持10分钟无渗漏。
2. 电气性能与温度控制
-
- 方法:在额定电压的1.1倍条件下运行设备至热稳定状态,使用红外热像仪或热电偶监测表面温度。
- 限值:根据爆炸性气体组别(如IIA:T1≤450℃,T6≤85℃)。
-
- 模拟故障:在电路短路或断路情况下,检测是否产生有效点火源(参考GB 3836.4)。
-
- 标准:施加2U+1000V(交流)或4U+1000V(直流)电压1分钟,无击穿或闪络。
3. 环境适应性测试
-
- 盐雾测试:按GB/T 2423.17进行96小时中性盐雾试验,壳体无锈蚀穿透。
- 气体腐蚀测试:模拟H₂S、SO₂等环境,评估材料抗化学腐蚀能力。
-
- 冲击试验:半正弦波冲击(峰值加速度150m/s²,持续6ms),测试后设备功能正常。
- 振动测试:扫频范围10Hz~150Hz,加速度20m/s²,持续2小时/轴向。
4. 特殊防爆型式专项检测
- 隔爆型(Ex d):验证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压力,且火焰通路长度符合标准。
- 增安型(Ex e):检查绕组温升、端子松动防护(如螺纹接头的扭矩测试)。
- 本安型(Ex i):评估电路能量限制(电感/电容储能值)、冗余设计及元件故障容忍度。
- 正压型(Ex p):检测换气时间、内部压力维持能力及自动安全联锁功能。
二、检测流程示例
- 文件审查:确认设备防爆标志(Ex标志)、技术图纸与一致性声明。
- 样品预处理:清洁外壳、拆除非必要附件。
- 分项测试:按上述项目逐项执行,记录关键参数(如温度、间隙值)。
- 缺陷分析与整改:若某项失败,需针对性改进后复测。
- 认证签发:通过全部测试后颁发防爆合格证(如NEPSI认证)。
三、常见不合格项分析
- 结构缺陷:隔爆面螺栓间距过大导致火焰逸出。
- 温度超标:散热设计不良导致表面温度超过T6等级(如电机散热片面积不足)。
- 材料问题:塑料外壳未通过UL 94 V-0级阻燃测试。
四、检测标准更新动态
- 2023年修订:IEC 60079-0:2023新增对锂电池设备的防爆要求。
- 智能化检测趋势:引入AI图像识别技术自动判定隔爆面参数。
转成精致网页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12
14
15
16
15
14
11
12
13
17
25
13
22
17
23
17
19
16
17
29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