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静电放电检测的核心目标
二、核心检测项目及方法
1. 直接接触放电测试(Contact Discharge)
- 目的:模拟人体或金属物体直接接触设备导体时的放电场景。
- 方法:
- 使用ESD模拟器(如静电枪)对设备的金属外壳、接口、按键等导体部位施加放电脉冲。
- 测试等级:通常为±2kV至±8kV(依据设备类别调整)。
- 放电次数:每极性至少10次。
- 关键参数:脉冲波形(上升时间≤1ns,峰值电流可达30A)。
2. 空气放电测试(Air Discharge)
- 目的:模拟人体接近非导电表面(如塑料外壳)时的放电现象。
- 方法:
- 静电枪电极靠近设备绝缘表面(如屏幕、接缝处),间距≤1mm时触发放电。
- 测试等级:±2kV至±15kV(医疗设备要求更高)。
- 注意事项:需考虑环境湿度(通常控制为30%-60% RH)。
3. 间接放电测试(Indirect Discharge)
- 目的:评估设备对附近物体放电产生的电磁场干扰的耐受性。
- 方法:
- 水平耦合板(HCP)和垂直耦合板(VCP)模拟电磁场耦合路径。
- 对耦合板放电,观察设备在耦合场中的功能表现。
- 测试等级:±2kV至±8kV。
4. 电压水平测试
- 目的:确定设备的实际静电敏感阈值。
- 方法:
- 逐步升高放电电压,直至设备出现功能异常(如复位、数据错误)。
- 记录失效电压值,用于设计改进。
5. 防护设计验证
- 核心内容:
- PCB布局检查:ESD保护器件(TVS二极管、压敏电阻)的位置是否靠近接口。
- 接地连续性测试:设备外壳、金属部件的接地阻抗(要求<1Ω)。
- 绝缘材料评估:表面电阻率是否达标(防静电材料通常为10⁶~10⁹Ω)。
6. 环境适应性测试
- 场景:
- 低温/低湿环境(如-20℃、15% RH):静电更易积累,验证设备在极端条件下的ESD表现。
- 高温高湿环境(如40℃、75% RH):检验防护材料的稳定性。
三、测试标准与设备要求
- 国际标准:
- IEC 61000-4-2:规定了测试波形、等级和判定方法。
- ANSI/ESD S20.20:针对电子制造环境的静电防护体系。
- 主要设备:
- ESD模拟器(需符合IEC 61000-4-2波形要求)。
- 静电电压表、接地电阻测试仪。
- 屏蔽室或电波暗室(减少外部干扰)。
四、失效分析与改进
- 典型失效现象:
- 通信中断、屏幕闪烁、程序卡死。
- 硬件损坏(如IC击穿、电容烧毁)。
- 改进措施:
- 增加ESD保护电路(如RC滤波、瞬态抑制二极管)。
- 优化结构设计(避免放电路径指向核心元件)。
五、实际应用案例
- 接触放电:对USB接口、SIM卡槽施加±4kV放电。
- 空气放电:对屏幕边缘、扬声器孔施加±8kV放电。
- 监测通话、触控等功能是否异常。
- 问题:PLC模块在±6kV接触放电后重启。
- 改进:在RS-485接口增加TVS阵列,接地优化后通过±8kV测试。
六、总结
转成精致网页
上一篇:电气和电子设备工频磁场检测下一篇:船舶电气和电子装置检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12
14
13
12
15
19
16
14
21
21
23
21
16
22
21
19
17
19
21
40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