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生纸与擦手纸的质量检测:守护健康的关键环节
卫生纸和擦手纸作为日常生活中高频使用的卫生用品,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与使用体验。随着人们对卫生健康要求的提高,相关产品的检测标准日益严格。检测内容不仅涵盖物理性能、化学成分,还包括微生物指标和环保特性,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安全、舒适且环保。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流程,可以避免劣质产品带来的过敏、污染等问题,同时推动行业技术升级。
卫生纸核心检测项目
1. 基础物理指标检测:包括定量(单位面积克重)、厚度、抗张强度、柔软度及吸水性测试。抗张强度需满足湿态下的使用需求,而柔软度直接影响使用舒适性。
2. 微生物限量检测:依据《GB 15979-2002》标准,严格检测大肠菌群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,确保卫生安全性。
3. 荧光增白剂筛查: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可迁移性荧光物质,防止有害化学物质接触皮肤。
4. 原料安全性验证:检测回收纸浆中重金属(铅、汞等)及可吸附有机卤素(AOX)含量,控制原材料污染风险。
擦手纸专项检测重点
1. 湿强度测试:模拟洗手后湿手抽纸场景,检测纸张遇水后的抗破裂能力,要求达到GB/T 24455规定的湿抗张强度≥15N/m。
2. 吸液性能分级:通过垂直吸水高度试验评估吸液速率,优质擦手纸吸水高度应≥25mm/100s。
3. 掉粉率控制:使用摩擦试验机检测纸张表面纤维脱落情况,防止使用过程中产生粉尘污染。
4. 消毒效能验证:对标注"抑菌"功能的产品,需进行大肠杆菌、白色念珠菌等菌种的抑菌率测试,合格标准为抑菌率≥90%。
检测方法与标准依据
检测过程严格遵循《GB/T 20810-2018卫生纸(含卫生纸原纸)》和《GB/T 24455-2022擦手纸》国家标准,采用仪器分析(如电子拉力机、柔软度仪)、微生物培养、化学试剂显色等多种方法。其中纸浆纤维成分需通过显微镜观测结合染色法鉴别,而挥发性有机物(VOC)检测则需使用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仪。
从检测到品质升级的闭环管理
现代检测技术不仅用于产品合规性验证,更为生产企业提供改进方向。例如通过检测发现吸水性不足时,可优化打浆工艺;若湿强度不达标,则需调整湿强剂添加比例。定期检测还能监控生产稳定性,建立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库的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,真正实现"检测-改进-再检测"的品质提升循环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