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底沉积物检测
实验室拥有众多大型仪器及各类分析检测设备,研究所长期与各大企业、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关系,始终以科学研究为首任,以客户为中心,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检测能力和水平,致力于成为全国科学材料研发领域服务平台。
立即咨询海底沉积物检测的科学价值与技术体系
作为海洋地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,海底沉积物检测通过系统分析海底表层至深层沉积物的物理、化学及生物特征,为人类认知海洋环境演变、评估资源潜力和预警地质灾害提供关键数据支撑。现代海洋科考中,船舶搭载的箱式取样器、重力柱状取样器等设备可获取不同深度的沉积物样本,结合原位探测与实验室分析,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多维度检测体系。这项研究不仅涉及海洋碳循环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基础科学问题,更直接服务于海底电缆铺设、油气资源勘探等工程实践。
核心检测项目分类
物理性质检测
粒度分析是基础检测项目,通过激光粒度仪测定沉积物中黏土、粉砂、砂粒的粒径分布,结合扫描电镜观察颗粒形态,可追溯物质来源与搬运过程。同步开展的孔隙度与渗透率测试,使用渗透率测定仪量化沉积层的导流能力,这对天然气水合物赋存评估尤为重要。密度和含水量检测则采用伽马射线衰减法,非破坏性地获取沉积柱的物理参数剖面。
化学组成分析
X射线荧光光谱仪(XRF)可快速测定40余种元素含量,特别关注重金属(Hg、Pb、Cd)和营养盐(N、P、Si)的垂向分布。稳定同位素质谱分析(δ13C、δ15N)能追溯有机质来源,区分陆源输入与海洋自生组分。针对油气勘探需求,热解色谱检测可量化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(TOC)和生烃潜力(S1-S3参数)。
生物指标研究
微体古生物分析通过显微镜鉴定有孔虫、硅藻等化石组合,重建古海洋环境。生物标志物检测采用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技术(GC-MS),解析烷烃、甾醇等有机分子的分布特征。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则通过DNA测序解析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,评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。
放射性同位素测定
210Pb和137Cs同位素测年技术可建立百年尺度的沉积速率模型,γ能谱仪测定226Ra、232Th等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。加速器质谱(AMS)用于14C测年,为万年尺度的地层定年提供依据,这对研究古气候变迁具有特殊价值。
微塑料污染监测
针对新兴环境问题,密度分离-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(μFTIR)联用技术可精准识别粒径>20μm的微塑料。热裂解气相色谱-质谱(Py-GC/MS)用于纳米级塑料检测,配合拉曼光谱进行聚合物类型判定,建立污染物的三维分布图谱。
检测技术发展趋势
随着智能传感技术的突破,原位荧光光谱、激光诱导击穿光谱(LIBS)等船载实时检测设备逐步普及。机器学习算法开始应用于多源数据融合分析,实现沉积环境的智能判识。未来,海底观测网与AUV的协同作业,将使长期连续监测成为可能,推动海底沉积物研究进入动态化、立体化新阶段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