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糖检测项目及技术要点解析
原糖作为食糖加工的初级产品,其质量直接影响精制糖的品质与食品安全。根据GB 15108-2006《原糖》国家标准要求,原糖检测需覆盖感官、理化、微生物等16项关键指标。在进出口贸易中还需符合ISO 10494:2018等国际标准,检测项目更延伸至重金属残留、农药代谢物等高风险参数。系统化的检测体系不仅能保障制糖企业原料质量,还可规避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,降低因品质问题导致的退货索赔风险。
感官指标检测
通过目测、嗅闻等物理方法判定原糖外观特性:干爽颗粒应呈现金黄色至棕褐色,无明显结块或潮湿粘连现象;气味检测需排除焦糊味、酸馊味等异常气味;显微镜观察结晶形态需符合均匀的砂粒状结构。执行标准参照SN/T 0912-2010《进出口原糖检验规程》,不合格品可能暗示储存不当或掺杂劣质糖蜜。
理化指标检测
采用近红外光谱仪、折光仪等设备进行定量分析:水分含量需≤0.07%(GB 15108强制要求),过高易引发微生物滋生;还原糖(葡萄糖+果糖)占比应控制在0.15%-0.45%,超出范围可能影响后续精炼工艺;蔗糖分采用旋光法检测,一级原糖要求≥97.5%;灰分检测通过550℃灼烧法,残留量需≤0.15%以判断原料甘蔗的洁净度。
微生物指标检测
依据GB 4789系列标准开展检测:菌落总数应<1000CFU/g,大肠菌群需<3.0MPN/g,重点监控沙门氏菌、志贺氏菌等致病菌。特别在雨季采收的原糖样本中,需增加霉菌和酵母菌检测,避免仓储期间发生霉变风险。
重金属及污染物检测
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(AAS)检测铅、砷、镉、汞四大重金属,限量值分别为0.5mg/kg、0.5mg/kg、0.1mg/kg、0.02mg/kg(GB 2762-2022)。二氧化硫残留量使用碘量法测定,执行GB 2760规定的≤20mg/kg标准,重点防范漂白剂过量使用。
农药残留检测
针对甘蔗种植中常用的有机磷、拟除虫菊酯类农药,采用GC-MS/MS检测38种农残组分。根据GB 23200.113-2018标准,毒死蜱、氯氰菊酯等常见农药均需低于0.01mg/kg的检测限,尤其关注具有内吸性的新烟碱类杀虫剂残留。
掺假鉴别检测
通过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(IRMS)分析碳十三值,结合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检测糖分组成,可识别是否掺入甜菜糖或糖蜜。近三年市场抽查发现,违法添加工业葡萄糖(DE值≥95)的情况需重点关注,可通过HPAEC-PAD法准确鉴别。
包装与标识检测
依据GB 7718检查产品标签:需明确标注原产国、甘蔗采收年份、加工厂注册代码等信息。运输包装需通过ISTA 3A测试,确保50kg编织袋在海运条件下的抗压强度≥980N,封口热合强度≥35N/15mm,防止运输过程出现破包污染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