压片糖果检测的重要性
压片糖果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形式,广泛应用于维生素补充、功能性食品及休闲零食领域。其生产过程中涉及原料配比、工艺控制、添加剂使用等多个环节,需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(如GB 17399-2016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糖果》)。检测不仅能验证产品质量,还能规避非法添加、微生物污染、重金属超标等风险,保障消费者健康和企业合规经营。
压片糖果核心检测项目
1. 感官与理化指标检测
包括外观(色泽、形状、完整性)、气味、口感、硬度、崩解时间等基础指标检测。理化项目中需重点检测水分含量(避免霉变)、糖分(总糖、还原糖)、酸度及灰分,确保产品符合工艺参数与口感要求。
2. 微生物限量检测
依据GB 4789系列标准,检测菌落总数、大肠菌群、霉菌、酵母菌、沙门氏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微生物,防止因原料污染或生产过程控制不当引发的安全隐患。
3. 食品添加剂合规性检测
对甜味剂(如阿斯巴甜、安赛蜜)、色素(柠檬黄、胭脂红等)、防腐剂(山梨酸钾)等添加剂进行定量分析,确保其使用范围及添加量符合GB 2760-2014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要求。
4. 重金属及污染物检测
检测铅、砷、汞、镉等重金属残留,以及原料可能带入的农药残留、塑化剂(如邻苯二甲酸酯类)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,避免长期摄入对健康造成危害。
5. 非法添加物筛查
针对宣称“功能性”的压片糖果,需筛查是否违规添加药物成分(如西布曲明、酚酞)、激素或未申报的新资源食品原料,防范虚假宣传与健康风险。
6. 标签标识合规性验证
核对产品名称、配料表、营养成分表、生产许可证号(SC编码)、产地、保质期等信息是否准确完整,确保符合GB 7718-2011《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》要求。
7. 包装材料安全性检测
对铝箔、塑料瓶等直接接触材料的迁移物(如塑化剂、溶剂残留)进行检测,验证其符合GB 4806系列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标准。
检测流程与机构选择
企业需委托具备CMA/ 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,依据产品特性制定检测方案。检测流程通常包括采样、预处理、仪器分析(如HPLC、GC-MS、ICP-MS)、数据比对及报告出具。定期检测可结合生产批次进行,特别在新原料引入或工艺调整后需加强全项检测。
结语
压片糖果检测是保障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。通过全面覆盖感官、理化、微生物及安全指标,企业可有效控制风险,提升消费者信任度,同时为应对市场监管提供技术依据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