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亲蟹检测项目
1. 遗传多样性检测
- 检测内容:基于微卫星标记或线粒体DNA(COI基因)测序,分析亲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(如等位基因数、杂合度)。
- 意义:避免近亲繁殖导致的苗种抗逆性下降,确保遗传资源可持续利用。
- 标准:群体杂合度(He)应≥0.5,个体亲缘系数需低于0.25。
2. 病原微生物筛查
- 必检病原:
- 白斑综合征病毒(WSSV):采用PCR法检测,要求结果为阴性。
- 弧菌属(Vibrio spp.):通过TCBS培养基分离计数,弧菌总数<10³ CFU/g。
- 寄生虫:如蟹奴(Sacculina spp.),通过解剖及显微观察确认无感染。
3. 生殖系统健康评估
- 性腺发育检测:解剖观察卵巢/精巢饱满度,结合组织切片(HE染色)评估发育阶段。
- 生殖力指标:雌蟹抱卵量、卵径(正常范围0.32-0.35 mm)及卵黄蛋白含量测定。
4. 营养状态分析
- 血淋巴生化指标:总蛋白(≥30 mg/mL)、甘油三酯(≤5 mmol/L)等,反映饵料营养吸收效率。
- 肝胰腺指数(HSI):正常范围为5%-8%,过高提示脂肪代谢异常。
二、苗种检测项目
1. 病原体垂直传播检测
- 检测技术:
- WSSV、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(IHHNV)采用巢式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。
- 细菌性病原(如副溶血弧菌)使用选择性培养基结合MALDI-TOF MS鉴定。
- 合格标准:病原检出率<5%。
2. 生长性能与畸形率
- 关键指标:
- 变态同步性:大眼幼体至仔蟹阶段同步率需>90%。
- 畸形率(附肢缺损、甲壳变形):<3%。
- 特定生长率(SGR):日增重≥8%。
3. 遗传稳定性验证
- 方法:利用AFLP或SNP标记对比亲本与子代的基因型一致性,排除杂交或变异个体。
- 要求:子代与亲本遗传相似度>95%。
4. 环境应激测试
- 盐度适应性:梯度试验(盐度10‰-35‰),存活率>80%判定为合格。
- 耐低氧能力:DO=2 mg/L条件下持续48小时,死亡率<20%。
三、检测技术规范
- 采样标准:亲蟹随机取样≥30只,苗种按批次抽取5%群体。
- 实验室要求:
- 病原检测需在BSL-2级实验室进行。
- 遗传分析需避免样本交叉污染。
- 数据记录:建立亲蟹-苗种溯源档案,记录检测时间、方法及结果。
四、问题与建议
- 推广快速检测试剂盒(如WSSV胶体金试纸条)。
- 建立区域化检测共享平台,降低单项检测成本。
- 制定国家/行业标准(如《拟穴青蟹苗种质量分级》),规范市场。
五、
上一篇:潮间带底栖生物生态调查检测下一篇:游离氯和总氯检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