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海洋沉积物检测的必要性
- 污染物富集:重金属、有机污染物易吸附于细小颗粒物表面并长期累积。
- 二次释放风险:当环境条件变化(如pH、盐度、氧化还原电位改变)时,沉积物可能释放污染物至水体,引发生态灾难。
- 生物毒性效应: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传递,最终危害人类健康。
二、核心检测项目与技术方法
1. 物理性质检测
2. 化学污染物检测
-
- 石油烃类(TPH):来源于石油泄漏及工业废水。
- 多环芳烃(PAHs):化石燃料燃烧产物,具强致癌性。
- 有机氯农药(如DDT、六六六):农业径流残留,破坏生物内分泌系统。
- 多氯联苯(PCBs):工业绝缘材料分解产物,干扰生物生殖功能。 方法: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(GC-MS)、高效液相色谱(HPLC)。
3. 生物毒性检测
4. 放射性物质检测
- 人工放射性核素:铯-137(¹³⁷Cs)、锶-90(⁹⁰Sr),主要来自核电站事故或核试验。
- 天然放射性核素:铀(U)、钍(Th)、镭(Ra)。 方法:γ能谱分析、液体闪烁计数法。
5. 新型污染物检测
三、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
- 效应浓度阈值:如ERL(效应低值)、ERM(效应中值),超过ERM时生物毒性显著。
- 背景值对比法:以未受污染区域的沉积物污染物含量为基准。
- 国际:OSPAR公约、美国EPA沉积物质量标准。
- 中国:《海洋沉积物质量》(GB 18668-2002)、《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》。
四、未来发展方向
- 新型污染物筛查:加强纳米材料、全氟化合物(PFAS)等新兴污染物的监测技术。
- 原位快速检测:开发传感器技术,实现船上或海底实时分析。
- 生态风险模型:整合污染物浓度、生物毒性数据,预测长期生态效应。
五、结语
上一篇:大型底栖生物生态调查检测下一篇:肥满度检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