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轴承温升检测的核心项目
-
- 传感器选择:采用红外测温仪、热电偶或嵌入式温度传感器(如PT100铂电阻)。
- 关键参数:记录轴承外圈、内圈或滚动体表面的实时温度,采样频率需≥1次/分钟。
- 应用场景:连续运行设备的在线监控,如风机、电机、齿轮箱等。
-
- 检测方法:计算单位时间内温度变化率(ΔT/Δt),正常工况下温升速率应趋于平缓。
- 异常判断:若启动阶段温升速率>3℃/min或负载后持续升高>1℃/min,需排查润滑或摩擦问题。
-
- 检测工具:红外热像仪或多点热电偶阵列。
- 分析要点:对比轴承不同位置的温度差异(如轴向与径向温差),超过15%则提示安装偏斜或载荷不均。
-
- 必要性:排除环境温度波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,尤其在户外或高低温工况下。
- 数据处理:采用归一化算法,将实测温度转换为基准温度(如25℃)下的等效值。
-
- 检测对象:外圈、内圈、保持架、滚动体等关键部位的温度差异。
- 故障指向:若内圈温度显著高于外圈,可能为过盈配合过大或内圈打滑。
-
- 温度与润滑剂关系:监测润滑剂粘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,验证是否匹配工况需求。
- 案例:高温导致润滑脂碳化时,温度峰值可能伴随剧烈波动。
-
- 行业标准:普通轴承安全温度通常≤80℃,高速轴承≤120℃(具体参照ISO 15312或厂家规范)。
- 分级预警:设置多级阈值(如70℃预警、90℃停机),避免突发故障。
二、检测方法与技术要点
-
- 接触式:热电偶精度高(±0.5℃),但需预埋传感器,适用于固定设备。
- 非接触式:红外测温仪便捷快速,但需注意发射率校正和测量距离的影响。
-
- 高速轴承因离心效应可能导致测温偏差,需引入转速补偿系数。
- 重载工况下,应结合振动信号同步分析,区分摩擦热与载荷热。
-
- 建立温度-时间曲线、温度-负载相关性模型。
- 利用AI算法(如LSTM网络)预测温升趋势,提前预警潜在故障。
三、影响轴承温升的关键因素
- 机械因素:安装对中误差、预紧力不当、游隙超标。
- 负载特性:冲击载荷、径向/轴向力分配失衡。
- 润滑失效:油量不足、油脂老化、污染物侵入。
- 材料缺陷:滚动体表面剥落、保持架变形。
四、检测标准与阈值参考
轴承类型 | 允许温升(ΔT) | 绝对温度阈值(℃) | 标准依据 |
---|---|---|---|
普通深沟球轴承 | ≤40℃ | ≤80℃ | ISO 15243 |
圆柱滚子轴承 | ≤45℃ | ≤90℃ | DIN 620 |
高速角接触轴承 | ≤50℃ | ≤120℃ | ABMA 9/10 |
五、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7
12
18
11
11
11
12
11
12
10
13
16
11
10
15
9
12
12
12
11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