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抗分散性检测的核心原理
- 物理稳定性:通过观察材料在不同时间、温度或外力下的分层情况。
- 化学稳定性:分析分散介质中各组分的相互作用是否导致聚集或沉淀。
- 流变学特性:通过黏度、剪切应力等参数评估分散体系的稳定性。
二、抗分散性检测的核心项目
1. 悬浮稳定性测试
- 检测目标:评估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悬浮能力。
- 检测方法:
- 静置分层法:将样品置于量筒中静置特定时间(如24小时),测量上层清液高度与总体积的比值。
- 离心加速法:通过离心机加速分层过程,测定离心后沉淀物的体积占比。
- 关键参数:分层速率、沉淀量、悬浮层均匀性。
2. 沉降速率测定
- 检测目标:量化颗粒在介质中的下沉速度。
- 检测方法:
- 激光粒度分析仪:实时监测颗粒粒径分布变化,推算沉降速率。
- 重力沉降法:通过斯托克斯定律(Stokes' Law)计算颗粒沉降速度。
- 适用对象:纳米材料、胶体溶液、浆料等。
3. 分散均匀性评价
- 检测目标:验证材料中各组分的分布均一性。
- 检测方法:
- 显微镜观察:采用光学/电子显微镜直接观测颗粒分散状态。
- 电导率/浊度检测:通过电导率仪或浊度计测定不同区域样品的电导率或透光率差异。
- 标准要求:需满足ISO 14887《分散体系样品制备方法》等规范。
4. 动态剪切稳定性测试
- 检测目标:模拟材料在机械剪切力下的抗分散能力。
- 检测方法:
- 旋转黏度计:施加不同剪切速率,测定黏度变化曲线。
- 高速搅拌试验:通过搅拌机对样品进行高速剪切,观察是否发生絮凝或沉降。
- 应用场景:混凝土泵送剂、润滑油添加剂等。
5. 温度循环稳定性测试
- 检测目标:验证材料在温度波动下的稳定性。
- 检测方法:
- 高低温交变试验箱:将样品在高温(如60℃)和低温(如-10℃)间循环处理,检测外观及性能变化。
- 关键指标:相分离温度、热储存稳定性。
6. 化学兼容性测试
- 检测目标:评估分散介质与添加剂的化学相容性。
- 检测方法:
- pH值测试:监测分散体系的pH值变化是否引发絮凝。
- 电解质稳定性试验:加入不同浓度的盐类(如NaCl),观察是否破坏分散状态。
- 典型应用:水处理药剂、染料分散液。
三、常用检测标准与设备
- 国际标准:
- ASTM D4187(激光粒度法测定颗粒分散性)
- ISO 13320(颗粒粒度分析激光衍射法)
- 国内标准:
- GB/T 8077《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》
- HG/T 4768《水性涂料分散稳定性测定方法》
- 核心设备:
- 激光粒度分析仪、离心机、流变仪、紫外-可见分光光度计等。
四、抗分散性检测的应用价值
- 优化配方设计:通过检测结果调整分散剂种类或浓度,提升材料稳定性。
- 质量控制:确保生产批次符合抗分散性标准,避免因分层导致产品失效。
- 延长使用寿命:在涂料、胶黏剂等领域,良好的抗分散性可延缓分层,延长储存期。
- 节能降耗:减少因材料失效导致的返工和浪费。
五、
上一篇:渗透高度比检测下一篇:粗骨料振实密度及空隙率试验检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19
18
18
19
18
20
18
18
13
17
14
20
21
21
21
19
27
22
24
18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