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TE用户设备检测:核心项目与技术要点
一、射频(RF)性能测试
1. 发射机性能
- 输出功率精度:验证UE在不同功率等级下的发射功率误差(如±2 dB内)。
- 频率误差:载波频率与基站同步的偏差(通常要求≤0.1 ppm)。
- 调制质量:通过EVM(误差矢量幅度)评估QPSK/16QAM/64QAM调制精度(例:64QAM EVM≤8%)。
- 频谱辐射模板:验证信号带外泄漏是否符合标准(如ACLR邻道泄漏比≥45 dB)。
2. 接收机性能
- 参考灵敏度:最小接收信号强度下的误块率(BLER≤10%,如-97 dBm@10MHz带宽)。
- 抗干扰能力:测试同频/邻频干扰场景下的接收性能(如ACI邻道干扰抑制)。
- 多径衰落适应:模拟典型信道模型(ETU/EPA)下的吞吐量稳定性。
二、协议一致性测试(Protocol Conformance)
1. 层1-层3协议栈验证
- 随机接入过程:PRACH前导码格式与定时配置。
- RRC连接管理:IDLE/CONNECTED状态切换、SRB/DRB建立。
- 移动性管理:TAU(跟踪区更新)、切换流程(X2/S1切换)。
2. 场景化测试
- 异常恢复:无线链路失败(RLF)后的重建机制。
- QoS策略:GBR(保证比特率)/Non-GRB业务的资源分配。
- 载波聚合(CA):跨频段聚合的激活/去激活流程。
三、功能与性能测试
1. 基本功能验证
- 网络附着:EPC核心网注册、默认承载建立。
- 数据传输:上下行峰值速率测试(理论值:150Mbps/50Mbps@20MHz)。
- VoLTE:IMS注册、SIP信令交互、语音质量(MOS≥3.5)。
2. 移动性测试
- 切换成功率:同频/异频/异系统(如LTE到3G)切换时延与成功率。
- 小区重选:基于RSRP/RSSI的优先级策略执行。
3. 特殊场景
- 高铁场景:多普勒频移补偿能力(速度≥350km/h)。
- 极限覆盖:超远距离或深度室内的连接保持能力。
四、互操作性测试(IOT)
1. 核心网兼容性
- 不同EPC厂商(如华为/爱立信)的PDN连接与计费接口测试。
2. 基站兼容性
- 跨厂商基站(如诺基亚/中兴)的调度算法匹配性。
五、安全性测试
1. 加密与完整性保护
- 支持AES-128/SNOW3G加密算法,完整性校验(EEA/EIA算法)。
2. 身份鉴权
- USIM卡与HSS间的AKA鉴权流程合规性。
六、法规与EMC测试
1. 射频法规
- 频段合规性(如Band 40限定2510-2570MHz)、杂散辐射(FCC Part 15/CE RED)。
2. 电磁兼容(EMC)
- 辐射抗扰度(IEC 61000-4-3)、静电放电(ESD≥8kV)。
3. 人体安全
- SAR(比吸收率)测试(≤1.6W/kg)。
七、用户体验验证
1. 功耗测试
- 待机功耗(≤1mA)、视频流媒体续航时间。
2. 多业务并发
- 语音+数据并发(如VoLTE与下载同时进行)。
总结
上一篇:发射极开路时的最大集电极-基极截止电流检测下一篇:外观检验和尺寸检验检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6
11
12
13
12
15
15
11
13
16
14
20
15
15
20
21
21
25
29
27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