粒径分布检测:关键检测项目详解
一、主要检测项目及定义
-
- D50(中位粒径):表示50%的颗粒粒径小于或等于此值,是表征样品平均粒径的核心指标。
- D10与D90:分别代表累积分布中10%和90%位置的粒径值,用于评估粒径分布的分散程度。例如,D90-D10的差值越大,表明颗粒大小差异越显著。
- 应用场景:制药行业中,D50直接影响药物的溶解速率和生物利用度;涂料行业通过D50控制涂层光泽均匀性。
-
- 跨度(Span):计算公式为
(D90 - D10)/D50
,反映粒径分布宽度。跨度越小,分布越集中,产品均一性越高。 - 多峰分布分析:某些样品可能出现双峰或多峰分布(如混合材料),需通过分布曲线识别,避免因粒径差异导致性能不稳定。
- 跨度(Span):计算公式为
-
- 定义:单位质量颗粒的总表面积,与粒径成反比。可通过气体吸附法(BET法)或计算模型(基于粒径数据)测定。
- 重要性:催化剂活性、药物溶出速率等高比表面积依赖性应用的关键参数。
-
- 检测内容:球形度、长径比、表面粗糙度等。
- 技术手段:扫描电镜(SEM)、动态图像分析仪。
- 影响:纤维状颗粒可能增加材料强度,球形颗粒则利于流动性(如3D打印粉末)。
-
- 体积浓度 vs. 数量浓度:激光衍射法通常报告体积分布,而电阻法(库尔特计数)提供数量分布。两者结合可全面评估样品特性。
- 应用:纳米材料毒性研究中,数量浓度比体积浓度更具参考价值。
二、检测方法及其适用性
-
- 范围:0.1–3000 μm,适用于大多数粉体和悬浮液。
- 检测项目:D10/D50/D90、跨度、体积分布。
-
- 范围:1 nm–1 μm,专用于纳米颗粒和胶体溶液。
- 检测项目:Z均粒径、多分散指数(PDI)。
-
- 优势:直接观察形态,统计长径比等参数。
- 局限:采样量少,需配合其他方法验证。
-
- 原理:基于斯托克斯定律,适用于1–100 μm颗粒。
- 检测项目:重量分布、沉降速度关联粒径。
三、行业应用实例
-
- 检测重点:D90控制(确保无过大颗粒堵塞注射针头)、比表面积(加速药物溶出)。
- 案例:片剂崩解时间异常,经检测发现原料药D50偏离标准,调整研磨工艺后解决。
-
- 检测重点:正极材料的D10-D90窄分布(提升充放电效率)、球形度(优化电极涂布均匀性)。
-
- 检测重点:大气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及PM2.5/PM10分级,评估污染来源与健康风险。
四、检测质量控制要点
- 样品分散:避免团聚(超声处理、添加分散剂)。
- 方法验证:定期使用标准物质(如NIST可溯源颗粒)校准设备。
- 数据解读:结合分布曲线与统计参数,识别异常峰型。
五、未来趋势
- 智能化:AI图像分析加速形貌统计。
- 联用技术:激光衍射+动态图像实现“粒径-形状-浓度”同步检测。
- 纳米级精度:超分辨率显微镜推动1 nm以下颗粒检测。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254
214
189
203
196
204
209
201
207
215
203
199
197
203
195
193
207
198
207
201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