击实试验(最大干密度、最佳含水率)检测项目详解
一、检测项目及目的
-
- 目的:确保土样代表性,符合试验粒径要求。
- 方法:
- 将天然土样风干、碾散,过筛剔除超粒径颗粒(通常为5mm或20mm,依标准而定)。
- 按预计划分5组以上试样,分别调节至不同含水率(需覆盖预估最佳含水率±2%范围)。
-
- 目的:建立含水率-干密度关系曲线。
- 操作:逐组添加蒸馏水或风干,计算加水量公式: ��=��×(�目标−�初始)1+�初始mw=1+w初始md×(w目标−w初始) 其中,��mw为加水量,��md为干土质量,�w为含水率。
-
- 目的:模拟现场压实工况,测定不同含水率下的压实效果。
- 关键参数(以轻型击实为例,ASTM D698):
- 击实筒尺寸:Ø102mm×116mm。
- 锤重:2.5kg,落高:305mm,每层击数:25次(3层),总击数:75次。
- 要点:土样分3~5层装入击实筒,每层击实后刨毛以增强层间结合。
-
- 步骤:称量击实后试样与筒的总质量,扣除筒质量,计算湿密度: �湿=�总−�筒�筒ρ湿=V筒m总−m筒
- 精度要求:称量精确至1g,密度保留至0.01g/cm³。
-
- 取样位置:从击实试样中心取15~30g土,避免边缘效应。
- 烘干法:105~110℃烘至恒重(通常8小时以上),计算含水率: �=�湿−�干�干×100%w=m干m湿−m干×100%
-
- 数据处理:计算各试样的干密度��=�湿1+�ρd=1+wρ湿,绘制��ρd-�w曲线。
- 峰值判定:曲线顶点对应的纵坐标为最大干密度(�d,maxρd,max),横坐标为最佳含水率(�optwopt)。
- 平滑修正:当数据离散较大时,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优化曲线。
二、关键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
-
- 黏性土的最佳含水率较高(15%~25%),砂性土较低(8%~12%)。
- 有机质或高塑性土需特殊处理(如延长烘干时间)。
-
- 重型击实(ASTM D1557)较轻型击实功更大,所得�d,maxρd,max更高,�optwopt略低。
-
- 分层厚度偏差≤2mm,击实锤自由下落,严禁偏心击打。
- 含水率测试需平行试验,允许偏差≤0.5%。
三、工程应用与注意事项
- 质量控制:现场压实度�=�现场�d,max×100%K=ρd,maxρ现场×100%,需达设计要求(通常≥95%)。
- 异常处理:若击实曲线呈“平台型”,需复核试验步骤或调整含水率范围。
- 标准依据:需明确采用标准(如GB/T 50123、ASTM D698等),设备参数与标准匹配。
四、
上一篇: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压比较器检测下一篇:建(构)筑物竖向位移检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248
210
182
199
192
196
202
196
199
209
198
194
191
196
190
186
201
193
201
196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