嘧霉胺原药检测技术规范与检测项目
一、引言
二、检测项目及方法详解
1.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
- 检测目的:确定嘧霉胺原药中活性成分的百分比含量,是质量控制的核心指标。
- 检测方法: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(HPLC),参考标准《GB/T 19138-2020 农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通用方法》。
- 步骤:样品经甲醇溶解,通过C18色谱柱分离,紫外检测器(波长270 nm)定量分析。
- 判定标准:有效成分含量≥98.0%(以质量分数计)。
2. 相关杂质分析
- 检测目的:识别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杂质(如副产物、中间体),评估其毒性和安全性。
- 检测方法:
- 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(GC-MS)或液相色谱-串联质谱(LC-MS/MS)。
- 参考《FAO/WHO农药原药杂质限量标准》,单杂≤0.5%,总杂≤2.0%。
3. 水分测定
- 检测目的:水分过高可能导致原药结块或分解。
- 检测方法: 卡尔费休法(Karl Fischer Titration),依据《GB/T 1600-2021 农药水分测定方法》。
- 判定标准:水分含量≤0.5%。
4. 酸碱度(pH值)
- 检测目的:评估原药的酸碱稳定性,防止包装材料腐蚀或活性成分降解。
- 检测方法: 电位法,参照《GB/T 1601-2021 农药pH值测定方法》。
- 判定标准:pH值范围通常为5.0~8.0(具体以产品规格为准)。
5. 不溶物检测
- 检测目的:检测原药中不溶于指定溶剂的杂质(如无机盐、颗粒物)。
- 检测方法: 称取样品溶解于丙酮,过滤并烘干残留物,计算质量分数。
- 判定标准:不溶物≤0.1%。
6. 重金属检测
- 检测目的:控制砷(As)、铅(Pb)、镉(Cd)等有害元素含量,确保环境安全。
- 检测方法:
- 原子吸收光谱法(AAS)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(ICP-MS)。
- 参考《GB/T 23372-2022 农药产品中重金属限量》。
- 判定标准:铅≤10 mg/kg,镉≤5 mg/kg,砷≤3 mg/kg。
7. 热稳定性试验
- 检测目的:评估原药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,预测储存期限。
- 检测方法: 将样品置于54℃恒温箱中储存14天,检测有效成分分解率。
- 判定标准:分解率≤5%。
8. 熔点测定
- 检测目的:验证原药纯度,判断是否符合晶型要求。
- 检测方法: 毛细管熔点仪法,参照《中国药典》通则0612。
- 判定标准:典型熔点范围(文献值为93~96℃)。
三、检测流程注意事项
- 样品制备:需均匀取样,避免吸潮或光照降解。
- 仪器校准:HPLC、GC等仪器需定期校准,确保数据准确性。
- 交叉验证:关键项目(如有效成分含量)建议采用两种方法比对。
- 数据记录:详细记录原始数据,符合GLP(良好实验室规范)要求。
四、
- 《农药原药质量标准》(GB/T 19138-2020)
- FAO/WHO农药残留联席会议(JMPR)评估报告
- 中国农业部《农药登记资料要求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14
14
15
15
18
19
17
16
17
17
16
19
16
15
17
18
18
16
26
31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