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氧氟草醚原药检测项目及方法
一、检测项目分类及内容
1.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
- 检测目的:确认原药中乙氧氟草醚的实际含量是否符合标准(通常要求≥95%)。
- 检测方法:
- 高效液相色谱法(HPLC):采用C18色谱柱,流动相为甲醇-水体系,紫外检测器(波长280 nm)。
- 气相色谱法(GC):适用于高纯度样品,需衍生化处理提高检测灵敏度。
- 参考标准:GB/T 22163-2008(中国国家标准)、CIPAC MT 161(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方法)。
2. 杂质分析
- 相关杂质:
- 合成副产物:如未反应的中间体(如邻硝基苯甲醚)、氯化副产物等。
- 降解产物:贮存过程中可能生成的分解物(如硝基苯酚类化合物)。
- 限量要求:单杂≤0.5%,总杂≤1.5%(依据FAO/WHO农药标准)。
- 检测技术:
- HPLC-MS联用:定性定量分析微量杂质。
- GC-ECD(电子捕获检测器):检测含卤素杂质。
3. 理化性质检测
- 外观:白色至棕色结晶或粉末,无可见外来杂质。
- 熔点:85~90℃(差示扫描量热法/DSC)。
- 水分:卡尔·费休法,要求≤0.5%。
- pH值:1%水溶液测定(通常为中性)。
- 溶解性:测定在丙酮、二甲苯等溶剂中的溶解度。
4. 安全性及环保指标
- 重金属残留:铅(Pb)、砷(As)、汞(Hg)含量,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(AAS)或ICP-MS检测。
- 二噁英类衍生物:痕量检测(需采用高分辨质谱HRMS)。
- 急性毒性试验:验证原药的LD50值是否符合登记要求。
5. 制剂相关性能
- 悬浮率(针对可湿性粉剂):CIPAC MT 15方法,要求≥70%。
- 持久起泡性:量筒法,1分钟后泡沫量≤25 mL。
- 热储稳定性:54℃±2℃贮存14天后,有效成分分解率≤5%。
二、关键检测技术解析
1. 色谱条件优化
- HPLC法:选用反相色谱柱(如Agilent ZORBAX SB-C18),流动相比例为甲醇:水=80:20,流速1.0 mL/min。
- GC法:毛细管柱DB-5MS(30 m×0.25 mm×0.25 μm),程序升温从100℃升至280℃。
2. 样品前处理
- 溶解于丙酮后超声萃取,过0.22 μm滤膜进样。
- 对复杂基质样品(如含添加剂的原药),需采用固相萃取(SPE)净化。
3. 质量控制要点
- 定期校准仪器,确保保留时间及峰面积的重复性(RSD<2%)。
- 添加内标物(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)减少系统误差。
三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-
- 对策:优化梯度洗脱程序或更换色谱柱类型(如HILIC柱)。
-
- 控制措施:检测时避光操作,样品低温保存。
四、
- FAO Specifications for Plant Protection Products: Oxyfluorfen.
- 国家标准《GB/T 22163-2008 乙氧氟草醚原药》.
- CIPAC Handbook Volume K (Analysis of Herbicides).
上一篇:甲基睾酮/甲基睾丸酮/甲睾酮检测下一篇:嘧菌酯原药检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15
14
18
19
17
16
17
17
16
19
16
15
17
18
18
16
24
31
23
22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