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理化指标检测
-
- 检测意义:水分直接影响产品质构与保质期。水分过高易引发微生物繁殖,过低则导致口感干硬。
- 标准参考:GB 5009.3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》。
-
- 检测意义:反映油脂氧化程度。冷冻过程中油脂可能因反复解冻而酸败,产生有害物质。
- 限量标准:酸价≤5 mg/g(糕点类);过氧化值≤0.25 g/100g(面包)。
-
- 检测方法:通过质构仪测定硬度、弹性、黏聚性等参数,评估冷冻对产品口感的影响。
二、微生物检测
-
- 重点对象:沙门氏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。
- 标准要求:依据GB 29921《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》,不得检出。
-
- 检测项目:菌落总数、大肠菌群、霉菌及酵母菌。
- 风险提示:菌落总数超标表明生产环境卫生条件不达标。
三、食品添加剂合规性检测
-
- 常见种类:脱氢乙酸钠、丙酸钙、山梨酸钾等。
- 限量标准:以GB 2760《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为依据,如脱氢乙酸钠在糕点中最大使用量0.5 g/kg。
-
- 检测重点:铝残留(源自含铝膨松剂)、糖精钠、安赛蜜等人工甜味剂。
- 风险控制:铝残留量需≤100 mg/kg(干样品)。
四、污染物与过敏原检测
-
- 主要项目:铅、镉、砷、汞。
- 来源分析:原料面粉、油脂或生产设备可能引入重金属污染。
-
- 常见致敏物:麸质、乳制品、鸡蛋、坚果等。
- 标识要求:需在包装明确标注致敏成分,避免消费者误食。
五、工艺合规性检测
-
- 关键参数:速冻温度(通常≤-18℃)、解冻后的中心温度变化曲线。
- 影响评估:不当冷冻易导致冰晶破坏产品结构,影响复烤后口感。
-
- 检测内容:标签营养成分真实性、保质期加速试验(通过高温高湿环境模拟产品稳定性)。
六、检测流程与机构选择
-
- 基础项目:每日抽检水分、菌落总数等指标,建立品质控制数据库。
-
- 推荐机构:通过CMA/ 认证的实验室,如、等,确保检测结果权威性。
七、行业趋势与挑战
- 新兴风险:植物基奶油、代糖等新型原料的应用需更新检测方法。
- 技术进步:近红外光谱(NIR)、电子鼻等快速检测技术逐步普及,提升质控效率。
上一篇:食品添加剂 广藿香油检测下一篇:食品添加剂 苯氧乙酸烯丙酯检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276
233
208
217
215
220
230
223
233
233
220
219
222
219
213
210
227
212
224
218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