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品添加剂ε-聚赖氨酸盐酸盐的检测项目与方法
一、概述
二、核心检测项目及方法
1. 含量测定
-
- 原理:利用反相色谱柱分离目标物,通过紫外检测器(UV)在210 nm波长处检测。
- 步骤:
- 样品预处理:称取样品后溶解于纯水,经0.45 μm滤膜过滤。
- 色谱条件:C18色谱柱(4.6×250 mm,5 μm),流动相为乙腈-磷酸盐缓冲液(pH 2.5,体积比15:85),流速1.0 mL/min。
- 定量分析:外标法计算峰面积,对照标准曲线得出浓度。
- 优点:灵敏度高(检出限可达0.02 mg/kg)、重现性好。
-
- 原理:利用ε-聚赖氨酸与茚三酮显色反应,在570 nm处测定吸光度。
- 适用性:适用于快速筛查,但易受其他氨基酸干扰,需结合HPLC验证。
2. 杂质检测
- 游离赖氨酸:未聚合的单体残留需控制(通常要求≤5%)。
- 发酵副产物:如有机酸、色素等。 方法:
- 离子交换色谱法:分离并定量游离赖氨酸。
- 薄层色谱法(TLC):初步筛查杂质种类。
3.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
- 原子吸收光谱法(AAS):测定铅、砷、汞含量。
-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(ICP-MS):高灵敏度检测痕量元素。
4. 微生物指标
- 平板计数法:按GB 4789.2进行。
- PCR快速检测:特异性检测致病菌(如沙门氏菌)。
5. 理化性质验证
- pH值:测定1%水溶液的pH(标准范围:4.0~6.0)。
- 溶解度:验证水溶性是否符合要求(易溶于水)。
三、检测关键注意事项
- 样品前处理:
- 高蛋白或高脂食品需经脱脂、去蛋白处理(如使用三氯乙酸沉淀)。
- 液态样品可直接稀释;固态样品需均质后超声提取。
- 仪器校准:HPLC需定期用标准品校准,避免基线漂移。
- 干扰排除:食品基质中的防腐剂(如山梨酸钾)可能干扰检测,需优化色谱条件。
四、检测标准依据
- 中国国家标准:GB 29987-2014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ε-聚赖氨酸盐酸盐》。
- 国际参考:美国FDA 21 CFR 172.325、日本厚生省标准(JFS)。
五、结语
- GB 2760-2014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
- 张某某等. HPLC法测定食品中ε-聚赖氨酸盐酸盐.《分析化学》, 2020.
- ISO 20976-1:2019《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指南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219
184
164
178
175
179
186
179
177
193
183
173
175
172
170
170
179
174
183
180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