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地系统检测的重要性及核心项目解析
接地系统作为电力设施、通信设备和建筑物安全运行的基础保障,其性能直接关系到人员安全、设备保护及电磁兼容性。随着工业规模的扩大和电力系统复杂化,接地系统的检测已成为预防电气事故、降低雷击风险的核心环节。根据GB/T 50065-2011《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》和IEC 62305标准要求,定期开展系统性检测能有效发现接地网腐蚀、连接点松动、土壤电阻率变化等隐患,确保接地阻抗持续满足安全要求。
核心检测项目清单
1. 接地电阻测试
采用三极法或钳形表法测量接地体对地电阻值,重点检测工频接地电阻是否≤4Ω(特殊场所要求≤1Ω)。需在不同季节进行多点测量以排除土壤湿度变化影响。
2. 接地连续性检查
使用微欧计对接地导体间连接电阻进行检测,要求连接部位过渡电阻≤0.05Ω。特别关注焊接点、螺栓接头等易氧化部位,使用热成像仪定位异常发热点。
3. 土壤电阻率分析
通过温纳四极法测定不同深度的土壤电阻率,建立地网周边土壤模型。检测数据用于评估季节系数变化,指导接地系统改造和防腐设计。
4. 接地网完整性检测
应用变频信号注入法或脉冲电流法,结合GPS定位技术绘制接地网拓扑图。可发现地网断裂、导体截面积缩减超过30%等结构性缺陷。
5. 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测试
在故障电流注入状态下,使用专用探头测量设备周围1m范围内的电位梯度,确保跨步电压≤50V(干燥环境)和接触电压≤75V的限值要求。
6. 金属腐蚀评估
通过pH值检测、极化曲线分析和腐蚀探针监测,评估接地体年平均腐蚀速率。对镀锌层厚度≤85μm或铜层厚度≤50μm的导体提出更换建议。
检测周期与标准规范
依据DL/T 475-2017《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》,发电厂、变电站等关键场所应每3年开展全面检测,雷击多发区需缩短至2年。检测报告需包含土壤特性曲线、地网三维模型及剩余寿命预测等数字化分析结果,为智能化运维提供数据支撑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