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性氧及活性成分测定的重要性
活性氧(Reactive Oxygen Species, ROS)及活性成分的测定是生物医学、食品科学、环境监测及化妆品研发等领域的关键分析项目。活性氧包括超氧阴离子(O₂⁻·)、羟自由基(·OH)、过氧化氢(H₂O₂)等,它们在细胞信号传递和氧化应激中具有双重作用;而活性成分如多酚类、维生素C、辅酶Q10等,则因其抗氧化、抗炎或抗菌特性被广泛关注。精准测定这些物质不仅有助于评估生物体的氧化损伤程度,还能优化功能性产品的配方设计。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,检测方法日趋多样化和精准化,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选择适宜的检测项目、仪器及标准。
检测项目
活性氧及活性成分的检测项目主要分为两大类:
1. 活性氧类:包括超氧阴离子、羟自由基、过氧化氢、一氧化氮(NO)等自由基及非自由基氧化物质;
2. 活性成分类:涵盖天然提取物(如茶多酚、花青素)、合成抗氧化剂(如BHT、TBHQ)、酶类(如SOD、CAT)及维生素等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。
检测仪器
常用的检测仪器包括:
- 分光光度计:用于化学比色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(如FRAP、ABTS法);
- 荧光显微镜/酶标仪:结合荧光探针(如DCFH-DA)检测细胞内ROS水平;
- 高效液相色谱(HPLC):定量分析特定活性成分(如维生素E、多酚单体);
- 电子顺磁共振仪(EPR):直接检测自由基的生成与清除能力;
- 化学发光仪:适用于高灵敏度检测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。
检测方法
主流的检测方法包括:
1. 化学比色法:基于氧化还原反应显色,如DPPH自由基清除法;
2. 荧光探针法:利用荧光标记物(如DHE、H2DCFDA)特异性识别ROS;
3. 色谱分析法:HPLC或LC-MS用于活性成分的分离与定量;
4. 电子顺磁共振(ESR)法:通过捕获自由基信号实现直接检测;
5. 酶活性测定法:通过SOD、CAT等酶的催化反应间接评估ROS水平。
检测标准
国内外常用检测标准包括:
- ISO标准:如ISO 10993-5(生物材料氧化应激评估);
- 药典方法:如《中国药典》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(碘量法);
- AOAC国际标准:如AOAC 2011.14(食品中总酚含量测定);
- 行业指南:如化妆品抗氧化功效评价指南(基于CUPRAC法);
- 科研文献方法:针对新型活性成分开发的定制化检测流程。
通过上述检测项目、仪器、方法和标准的系统化应用,可实现对活性氧及活性成分的高效、精准分析,为科学研究与产业应用提供可靠数据支持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