氨氮与非离子氨检测:核心项目与操作指南
一、检测意义与核心指标
二、检测项目与标准方法
-
-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(国标HJ 535-2009):适用于清洁水样,检测范围0.02~2 mg/L。
- 水杨酸-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(国标HJ 536-2009):抗干扰能力强,适合复杂水样,检出限0.01 mg/L。
- 电极法:快速在线监测,适用于实时控制场景。
-
- 样品预处理:若水样浑浊,需加硫酸锌和氢氧化钠絮凝沉淀后取上清液。
- 显色反应:加入酒石酸钾钠掩蔽钙镁离子,再加入纳氏试剂生成红棕色络合物。
- 比色测定:在42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,对照标准曲线计算浓度。
- 间接计算法:通过测定总氨氮、pH和水温,利用公式计算: NH₃ (mg/L)=总氨氮×10pH�6344/(273+�)+10pHNH₃ (mg/L)=e6344/(273+T)+10pH总氨氮×10pH 其中T为水温(℃)。
- 气敏电极法:直接测定游离氨,适用于高精度需求场景。
三、关键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
-
- 采样后立即用硫酸酸化至pH<2,4℃冷藏并48小时内分析,避免氨挥发或转化。
-
- 余氯:加入硫代硫酸钠去除。
- 浊度/色度:采用蒸馏法或絮凝沉淀预处理。
-
- 检测非离子氨时,需同步测定水样pH和温度,确保计算准确。建议使用便携式pH计和温度计现场测量。
-
- 纳氏试剂含碘化汞,具剧毒!实验需在通风橱中进行,废液用硫化物沉淀处理后交由危废机构处置。
四、典型应用场景
-
- 非离子氨浓度>0.02 mg/L即可对鱼类产生应激反应,需定期监测并控制pH<8.5。
-
- 监测进水氨氮浓度(通常30-50 mg/L)以调整曝气量;出水要求氨氮<5 mg/L(GB 18918-2002一级A标准)。
-
- 如突发氨泄漏事件,需快速测定水体氨氮,评估污染范围及生态风险。
五、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
- 问题1:显色后溶液浑浊 原因:钙镁离子干扰。对策:加入酒石酸钾钠掩蔽剂。
- 问题2:标准曲线线性差 原因:试剂失效或比色皿污染。对策:更换新配试剂,用稀盐酸浸泡比色皿。
六、总结
上一篇:鱼类回避反应实验检测下一篇:总汞及甲基汞检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