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PCR(聚合酶链式反应):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bar/pat基因片段,结合凝胶电泳或毛细管电泳判定结果。适用于种子、植株或加工产品的初筛。
- 多重PCR:同时检测多个目标基因(如35S启动子、NOS终止子),提高筛查效率。
-
- 实时荧光定量PCR(qPCR):利用TaqMan探针或SYBR Green染料,通过Ct值定量目标基因拷贝数,满足欧盟等地区对转基因标识阈值(如0.9%)的要求。
- 数字PCR(dPCR):无需标准曲线,直接计算目标分子数,适用于低含量样本或复杂基质(如深加工食品)。
-
- ELISA(酶联免疫吸附试验):使用抗体检测PAT/BAR蛋白表达,适合现场快速检测,但可能受蛋白变性的影响。
- 侧向流试纸条:便携式设备,10分钟内显示结果,适用于田间或生产线初筛。
-
- 二代测序(NGS):全基因组扫描,识别未知转基因事件或复合性状作物。
- CRISPR-Cas辅助检测:基于基因编辑工具开发的高灵敏度检测体系,尚处研究阶段。
- 种子与幼苗:确保种植材料不含未批准的转基因品系。
- 收获作物与加工品:监测面粉、油脂等深加工产品中的转基因残留。
- 环境样本:检测转基因作物对野生近缘种的基因漂移。
- 欧盟:执行严格的“从农场到餐桌”全程监控,要求事件特异性检测(如MON810玉米中的bar基因)。
- 中国:实施《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》,对大豆、玉米等5类17种产品强制标识。
- 国际标准:参考ISO 21569(定性方法)、ISO 21570(定量方法)等。
- 技术挑战:深加工食品中DNA降解导致假阴性风险;检测成本与通量的平衡。
- 标准化需求:统一的检测阈值和参考物质亟待建立。
- 新兴技术整合:人工智能辅助数据分析、便携式测序仪(如MinION)的现场应用。
- 出口受阻案例:某国出口欧盟的大豆制品因检出未申报的pat基因,触发退货与罚款,凸显检测在贸易中的关键作用。
- 科研监测:利用qPCR评估转基因油菜与野生种的杂交频率,为生物安全提供数据支持。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