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酸价的概念与检测意义
- 定义:酸价指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(mg KOH/g)。
- 意义:
- 判断油脂氧化酸败程度:酸价升高表明储藏不当或加工过程中油脂水解。
- 食品安全评估:高酸价食品易产生不良风味,且可能伴随有害物质(如过氧化物)。
- 符合法规标准:如GB 2716-2018规定食用植物油酸价限值≤3 mg KOH/g。
二、核心检测项目与方法
1. 检测方法分类
方法 | 原理 | 适用场景 |
---|---|---|
滴定法 | 中和反应原理,酚酞指示终点 | 常规实验室分析(国标法) |
电位滴定法 | 通过pH电极测定滴定终点,避免颜色干扰 | 深色油脂或复杂基质样品 |
近红外光谱 | 基于游离脂肪酸特征吸收峰的快速无损检测 | 生产线在线监控 |
2. 检测仪器与试剂
- 仪器:电子天平(0.001g精度)、滴定管或自动电位滴定仪、恒温水浴锅、离心机。
- 试剂:
- 0.1mol/L氢氧化钾(KOH)标准溶液(需标定)。
- 乙醚-乙醇混合溶剂(2:1,中性,需预中和处理)。
- 酚酞指示剂(1%乙醇溶液)。
三、检测步骤详解(以国标滴定法为例)
1. 样品前处理
- 液态油脂:直接取样。
- 固态/半固态样品(如油炸食品、乳酪):需加热融化后过滤或离心去杂质。
- 含脂复合样品(如肉制品、饲料):采用索氏提取法或酸水解法提取脂肪。
2. 操作流程
- 称样:精确称取3~5g样品于锥形瓶中。
- 溶解:加入50mL乙醚-乙醇混合液,摇匀至完全溶解。
- 滴定: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,用KOH标准液滴定至粉红色(30秒不褪色)。
- 空白试验:同条件滴定空白溶剂,校准试剂误差。
3. 结果计算
- �V:样品消耗KOH体积(mL)
- �0V0:空白消耗KOH体积(mL)
- �C:KOH溶液浓度(mol/L)
- �m:样品质量(g)
四、关键注意事项
- 样品保存:检测前避光冷藏,防止进一步氧化。
- 溶剂处理:乙醚-乙醇混合液需预先中和至中性,避免干扰结果。
- 终点判定:深色样品(如芝麻油)建议改用电位滴定法,减少视觉误差。
- 安全防护:乙醚易挥发易燃,实验需在通风橱内操作。
五、应用场景与标准限值
样品类型 | 酸价限值(mg KOH/g) | 检测频率 |
---|---|---|
一级食用植物油 | ≤1.0 | 每批次入库检测 |
油炸方便面 | ≤1.8 | 生产后每周抽检 |
动物饲料用油脂 | ≤15.0 | 月度质量监控 |
六、总结
- GB 5009.229-2016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》
- AOCS Official Method Cd 3d-63 (电位滴定法)
- 《现代油脂检测技术》,中国轻工业出版社,2020.
转成精致网页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