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检测项目的核心原理
- 分光光度法:利用H₂O₂在紫外光区(240 nm)的特征吸收峰,检测反应前后吸光度的变化。
- 滴定法:通过高锰酸钾(KMnO₄)或碘量法滴定未反应的H₂O₂。
- 氧电极法:直接测定反应中氧气的释放速率。
- 荧光法:使用荧光探针(如Amplex Red)间接检测H₂O₂浓度变化。
二、主要检测方法及步骤
1. 分光光度法(标准方法)
- 试剂准备:
- 反应缓冲液(pH 7.0磷酸盐缓冲液)
- H₂O₂溶液(30 mM,现配现用)
- 酶样品(需适当稀释,避免活性过高导致线性范围偏离)
- 操作步骤:
- 混合1 mL缓冲液与0.1 mL酶液,37℃预温5分钟。
- 加入0.4 mL H₂O₂启动反应,立即记录240 nm处吸光度(A₀)。
- 每隔10秒记录吸光度(A₁、A₂...),持续1分钟。
- 计算ΔA/min(吸光度下降速率)。
- 酶活力计算: 酶活力 (U/mg)=Δ�/min×�总×103�×�×�蛋白酶活力 (U/mg)=ε×d×m蛋白ΔA/min×V总×103 其中:
- �ε(H₂O₂摩尔消光系数)= 43.6 L/(mol·cm)
- �d(比色皿光径)= 1 cm
- �蛋白m蛋白(酶液中蛋白质量,mg)
2. 滴定法(传统方法)
- 试剂:
- 0.1 M H₂O₂、2 M H₂SO₄、0.02 M KMnO₄
- 步骤:
- 酶反应终止后,加入H₂SO₄酸化。
- 剩余H₂O₂与KMnO₄反应至紫色褪去,记录滴定体积。
- 适用场景:无需分光光度计,适用于现场或资源受限的实验室。
3. 快速检测试纸法(半定量)
- 原理:试纸浸泡特定显色剂,接触样品后颜色变化反映H₂O₂分解程度。
- 优点:操作便捷,适合食品工业中微生物污染的快速筛查。
三、关键检测参数与优化
- 底物浓度:
- H₂O₂浓度需在酶动力学线性范围内(通常5-50 mM)。
- 过高会导致酶失活,过低则灵敏度不足。
- 反应温度:
- 最适温度通常为25-37℃,需根据酶来源调整。
- pH值:
- 多数过氧化氢酶最适pH为6.8-7.5,偏离会导致活性下降。
- 抑制剂干扰:
- 3-氨基-1,2,4-三唑(3-AT)、NaN₃可特异性抑制酶活性,需避免污染。
四、应用场景
- 医学领域:
- 红细胞过氧化氢酶活性检测用于诊断遗传性酶缺乏症(如Acatalasemia)。
- 评估抗氧化剂对氧化应激的干预效果。
- 食品工业:
- 检测巴氏杀菌效果(残留过氧化氢酶活性反映杀菌不彻底)。
- 乳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的快速筛查。
- 环境监测:
- 土壤或水体中微生物活性的生物标志物。
- 生物技术:
- 基因工程菌株的酶表达水平评估。
五、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
- 样品处理:
- 细胞或组织样本需充分破碎(如超声、冻融)以释放酶。
- 避免反复冻融,防止酶变性。
- H₂O₂稳定性:
- H₂O₂易分解,需现配现用,避光保存。
- 数据校正:
- 需设置空白对照(灭活酶或未加酶的反应体系),扣除背景干扰。
- 仪器校准:
- 分光光度计需预热并校准基线,确保吸光度读数准确。
六、总结
上一篇:玉米Optimum Intrasect检测下一篇:Bt水稻检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276
233
208
217
215
221
230
223
233
233
220
219
222
219
213
210
227
212
224
218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