掺减缩剂砂浆的减缩率检测
引言
一、检测原理
二、检测项目及方法
1. 干燥收缩率检测
- 检测标准:依据《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》(JGJ/T 70)或ASTM C157/C157M(国际标准)。
- 试件制备:
- 试件尺寸:40mm×40mm×160mm棱柱体。
- 养护条件:成型后24h脱模,置于(20±2)℃、相对湿度≥90%的养护室至7天龄期后,转入温度(20±2)℃、相对湿度(60±5)%的恒温恒湿箱。
- 测试步骤:
- 使用千分表或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定期测量试件长度变化。
- 测量龄期:初始(基准长度)、3天、7天、14天、28天、60天等关键节点。
- 数据处理:计算各龄期收缩率,取同组试件平均值。
2. 自收缩率检测
- 检测意义:评估砂浆在恒温恒湿条件下的自身化学收缩。
- 试验方法:
- 采用全密封试件,消除水分蒸发影响。
- 使用内埋式应变计或激光位移传感器监测早期(24h内)收缩变化。
- 记录1天、3天、7天的收缩数据。
3. 塑性收缩率检测
- 适用场景:模拟砂浆在初凝前的表面水分蒸发导致的塑性开裂风险。
- 检测方法:
- 参照ASTM C1579,采用环形约束试模或平板法。
- 在风速(3±0.5)m/s、温度(35±2)℃、相对湿度(50±5)%的加速干燥环境中,观测裂缝出现时间和宽度。
4. 抗裂性能对比
- 试验设计:
- 圆环约束试验(ASTM C1581):通过钢制圆环约束砂浆收缩,记录开裂时间。
- 平板开裂试验:浇筑方形砂浆板(600mm×600mm×50mm),观测表面裂缝数量和宽度。
- 评价指标:
- 初裂时间、裂缝长度、裂缝面积占比。
5. 力学性能验证
- 必要性:确保减缩剂不会对砂浆强度产生负面影响。
- 检测项目:
- 抗压强度(GB/T 17671)。
- 抗折强度(GB/T 17671)。
- 粘结强度(JGJ/T 70)。
6. 微观结构分析
- 辅助检测:
- 扫描电镜(SEM):观察孔隙分布及界面过渡区(ITZ)结构。
- 压汞法(MIP):测定孔径分布,分析减缩剂对毛细孔结构的改善效果。
三、实验条件控制
- 环境参数:
- 温度:20±2℃(基准温度)。
- 湿度:干燥收缩试验需严格控湿(60±5%)。
- 材料配比:
- 基准砂浆与掺减缩剂砂浆的水胶比、胶凝材料种类保持一致。
- 减缩剂掺量按厂家推荐范围(通常为胶凝材料质量的1%~3%)梯度设计。
四、数据有效性判定
- 平行试验组数≥3组,数据离散度≤15%。
- 减缩率计算需注明龄期(例如28天减缩率≥30%为高效减缩剂)。
- 结合力学性能数据综合评估,避免片面追求高减缩率而牺牲强度。
五、工程应用建议
- 优选检测项目:干燥收缩率(28天)与抗裂试验为必检项。
- 长期性能观测:建议延长检测至60天或90天,评估收缩稳定期。
- 复配效应验证:若减缩剂与其它外加剂(如减水剂)复配,需补充相容性试验。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8
9
9
10
8
19
15
13
18
18
16
14
16
19
15
17
17
19
24
19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