混凝土干缩(湿胀)试验检测技术指南
一、检测意义
二、核心检测项目
1. 干缩试验检测项目
- 目的:确定试件在饱和状态下的初始长度(作为变形计算基准)。
- 方法:采用千分表或电子位移传感器,精度需达0.001mm。
- 时间节点:检测3天、7天、14天、28天、60天、90天的收缩率。
- 计算公式: ��ℎ=�0−���0×106(��)εsh=L0L0−Lt×106(με) 其中,�0L0为初始基准长度,��Lt为干燥后长度。
- 记录各龄期收缩量的变化趋势,绘制收缩-时间曲线。
- 温度:20±2℃;湿度:60±5%(模拟干燥环境)。
- 同步测定试件在干燥过程中的质量损失,分析水分蒸发与收缩的关联性。
2. 湿胀试验检测项目
- 步骤:将干燥试件浸入20℃水中,测定24h、72h、7天的膨胀量。
- 公式: ���=��−����×106(��)εex=LdLw−Ld×106(με) 其中,��Ld为干燥状态长度,��Lw为浸水后长度。
- 计算试件吸水饱和后的质量增加百分比,公式: �=��−����×100%W=mdmw−md×100% ��mw为吸水后质量,��md为干燥质量。
- 模拟实际环境干湿交替条件,测试反复收缩-膨胀的残余变形值(≥5次循环)。
- 采用扫描电镜(SEM)观察孔结构变化,分析膨胀机理。
三、试验标准与试件要求
- 标准规范:依据《GB/T 50082-2009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》。
- 试件规格:100mm×100mm×515mm棱柱体或Φ100mm×400mm圆柱体。
- 养护条件:标准养护室(温度20±2℃,湿度≥95%)至28天龄期。
四、关键注意事项
- 环境控制:温湿度波动需严格控制在±1℃/±3%以内,避免干扰数据。
- 基准长度校正:每次测量前需校准仪器,消除零点漂移误差。
- 试件表面处理:密封非测试面,防止水分单向扩散导致数据失真。
- 数据修正:对温度补偿系数进行修正(混凝土热膨胀系数约10×10⁻⁶/℃)。
五、结果应用与质量控制
- 配合比优化:高干缩混凝土需增加掺合料(粉煤灰、矿粉)或减缩剂。
- 工程预警阈值:干燥收缩率≥400με时需采取防裂措施(如增设收缩缝)。
- 质量控制标准:湿胀率宜≤150με,避免内部应力集中。
六、结语
上一篇:粗骨料有机质含量试验检测下一篇:砂中泥块含量检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254
215
190
203
197
204
210
202
207
217
204
199
203
203
198
195
210
199
209
202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