耐焊接热检测:核心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
一、概述
二、核心检测项目及方法
1. 焊接热冲击测试
- 目的:模拟实际焊接时的高温暴露,检测材料的热稳定性。
- 测试参数:
- 峰值温度:通常为260℃±5℃(铅焊)或288℃±5℃(无铅焊)。
- 暴露时间:10~30秒(根据标准调整)。
- 方法:
- 将样品浸入熔融焊料槽(波峰焊模拟)或通过回流焊炉。
- 使用热风枪定点加热(局部热应力测试)。
- 判定标准:
- 外观检查:焊盘、基材无剥离、起泡、变色。
- 电性能测试:焊接后电气连通性无退化。
2. 预处理与后处理
- 预处理:
- 老化处理:高温存储(如85℃/85%RH环境下48小时),评估材料吸湿后的耐热性。
- 冷热循环:-40℃~125℃循环,验证材料抗热疲劳能力。
- 后处理:
- 焊接后立即进行冷冲击(如浸入低温液体),检测热应力下的机械强度。
3. 焊盘与基材结合力测试
- 剥离强度测试:
- 使用拉力机测量焊盘与基材的剥离力(单位:N/mm)。
- 标准要求:IPC-6012规定铜箔剥离强度≥1.0 N/mm。
- 显微结构分析:
- 切片观察焊盘与基材界面是否有微裂纹、空洞等缺陷。
4. 焊点可靠性评估
- 润湿性测试:
- 通过润湿平衡法(Wetting Balance)测定焊料在材料表面的铺展性。
- 判定润湿时间(≤1秒为合格)和润湿力曲线。
- 空洞率检测:
- X射线检测焊点内部空洞比例(通常要求<25%)。
5. 材料热性能参数
- 玻璃化转变温度(Tg):
- 通过DSC(差示扫描量热法)测定PCB基材的Tg值,Tg需高于焊接温度。
- 热膨胀系数(CTE):
- 测量材料在焊接高温下的膨胀率,CTE不匹配会导致分层风险。
三、测试标准与规范
- 国际标准:
- IPC-TM-650:电子互连材料测试方法(热应力章节)。
- IEC 61189-5:电子材料耐焊接热测试流程。
- 行业规范:
- JIS C 6481:印制电路板耐热性试验方法。
- GB/T 4722(中国国标):印制电路板耐焊接热试验。
四、检测设备与工具
- 焊接模拟设备:焊料槽、回流焊炉、热风枪。
- 分析仪器:
- 光学显微镜(100~1000倍放大)。
- X射线检测仪(用于焊点内部缺陷)。
- 拉力试验机(剥离强度测试)。
五、常见失效模式与改进方向
- 典型失效:
- 基材分层、焊盘剥离、焊料润湿不良。
- 改进措施:
- 选择高Tg(>170℃)的PCB基材。
- 优化铜箔表面处理工艺(如OSP、ENIG)。
- 调整焊接参数(温度曲线、预热时间)。
六、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7
10
15
13
15
16
10
8
12
12
12
15
12
17
15
11
16
12
18
20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