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业大气腐蚀检测:方法与关键项目解析
引言
一、工业大气腐蚀的影响因素
- 环境参数
- 相对湿度(RH>60%时腐蚀加剧)
- 污染物浓度(Cl⁻、SO₂等)
- 温度波动(冷凝-蒸发循环)
- 日照(紫外线加速涂层老化)
- 材料特性
- 金属种类(如碳钢、不锈钢、铝合金)
- 表面处理(镀层、涂层、钝化)
- 结构差异
- 插合部位:缝隙腐蚀、电偶腐蚀风险高
- 未插合表面:均匀腐蚀、点蚀为主
二、核心检测项目与实施方法
1. 目视检查与微观形貌分析
- 检测目标:初步判定腐蚀类型(均匀/局部)、表面破坏程度。
- 方法:
- 宏观观察(腐蚀产物颜色、分布);
-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分析插合缝隙内的微观腐蚀形貌。
- 标准参考:ASTM G1(试样制备)、ISO 8565(大气腐蚀评级)。
2. 腐蚀产物成分分析
- 检测目标:识别腐蚀产物的化学成分,追溯腐蚀机理。
- 方法:
- X射线衍射(XRD)分析晶体结构(如Fe₂O₃、FeOOH);
- 能谱分析(EDS)测定Cl⁻、S元素富集情况(插合部位易富集)。
- 适用样本:插合界面刮取物、未插合表面腐蚀层。
3. 腐蚀速率定量测定
- 检测目标:评估材料在特定环境中的腐蚀速度。
- 方法:
- 失重法(ASTM G50):暴露前后质量差计算年均腐蚀速率;
- 电化学极化法(Tafel曲线,ASTM G59):快速测定瞬时腐蚀速率,区分插合/未插合区的活性差异;
- 电阻探针法(ASTM G96):在线监测腐蚀速率变化。
4. 电化学阻抗谱(EIS)与缝隙腐蚀测试
- 检测目标:评估插合部位缝隙腐蚀敏感性。
- 方法:
- 模拟插合缝隙(ASTM G78),测量腐蚀电流与阻抗谱;
- 通过Nyquist图分析界面钝化膜稳定性。
5. 力学性能退化检测
- 检测目标:量化腐蚀对材料强度的影响。
- 方法:
- 拉伸试验(插合接头抗拉强度损失率);
- 硬度测试(表面硬化或软化趋势)。
6. 环境模拟加速试验
- 检测目标:预测长期腐蚀行为。
- 方法:
- 盐雾试验(NSS、CASS,ASTM B117);
- 循环腐蚀试验(湿热-SO₂-Cl⁻交替,ISO 16701)。
三、插合与未插合部件的检测差异化策略
检测项目 | 插合部位重点 | 未插合部位重点 |
---|---|---|
腐蚀类型 | 缝隙腐蚀、电偶腐蚀 | 均匀腐蚀、点蚀 |
取样方式 | 界面刮取物+截面金相 | 表面全区域分析 |
电化学测试 | 局部阻抗谱(LEIS) | 宏观极化曲线 |
环境模拟 | 高Cl⁻湿氧交替环境 | SO₂湿热环境 |
四、检测方案制定要点
- 样本选择:插合/未插合比例需符合实际工况(如1:1)。
- 环境参数记录:实时监测温湿度、污染物浓度以关联腐蚀数据。
- 数据对比分析:区分插合界面与自由表面的腐蚀速率差异。
- 防护措施验证:对比涂层、缓蚀剂在两类结构上的防护效果。
五、应用案例
- 结果:螺栓缝隙内Cl⁻富集导致局部腐蚀速率达0.5mm/年(高于外壁的0.1mm/年);
- 措施:改用氟碳涂层+惰性垫片,缝隙腐蚀降低70%。
六、与展望
- 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插合界面腐蚀;
- 大数据建模预测寿命与维护周期。
上一篇:相关色温(CCT)检测下一篇:电容量检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254
215
190
203
197
204
210
202
207
217
204
199
204
203
198
195
210
199
209
202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