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载谐振频率与负载谐振电阻检测技术详解
一、检测参数定义与意义
二、检测项目与关键技术
1. 负载谐振频率检测
- 网络分析仪:通过S参数(S11/S21)扫频直接测量谐振点。
- 阻抗分析仪:精确测量阻抗-频率曲线,定位谐振频率。
- 信号发生器+示波器:手动扫频观察电压/电流峰值(适用于低频电路)。
- 系统预处理
- 断开负载以外的无关电路,确保测试对象独立。
- 校准仪器,消除测试线缆及夹具的寄生参数影响。
- 扫频范围设定
- 根据理论值或经验设置合理频段(如理论谐振频率±20%)。
- 数据采集与分析
- 通过阻抗幅值极小点(串联谐振)或极大点(并联谐振)确定LRF。
- 示例:使用网络分析仪观察史密斯圆图,谐振点位于实轴最左侧(串联)或最右侧(并联)。
- 温度稳定性:高功率下器件温升可能偏移谐振频率,需实时监控。
- 电磁干扰:屏蔽测试环境,避免外部信号耦合。
2. 负载谐振电阻检测
- 半功率带宽法 测量谐振频率附近阻抗下降至峰值的1/21/2处的频率差(Δf),计算: �=�0�⋅Δ�⋅�0R=Q⋅Δff0⋅Z0 其中�0Z0为特性阻抗,�Q为品质因数。
- 直接阻抗法 谐振状态下,阻抗分析仪直接读取电阻值(忽略电抗分量)。
- 使用短路-开路-负载(SOLT)校准消除系统误差。
- 对测试夹具的分布电容/电感进行去嵌入(De-embedding)处理。
- 无线充电系统:优化线圈LRR以提升传输效率。
- 压电换能器:通过LRR评估机械损耗,指导材料选型。
三、干扰因素与解决方案
-
- 问题:测试线缆和夹具引入额外电感/电容。
- 方案:使用短接校准件补偿,或采用探针直连方式。
-
- 问题:大信号下器件非线性导致谐振点漂移。
- 方案:采用小信号扫描结合功率迭代验证。
-
- 问题:复杂电路存在多个谐振峰。
- 方案:结合时域反射(TDR)定位目标谐振区域。
四、检测标准与案例参考
- 国际标准:IEC 60489-6(射频设备测试规范)、IEEE 1451.2(传感器接口)。
- 案例:无线功率传输系统检测
- 设置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间距10cm,接入50Ω等效负载。
- 网络分析仪扫描13.56MHz±2MHz频段,确定LRF为13.62MHz。
- 半功率带宽法测得Δf=15kHz,计算LRR=2.1Ω。
- 优化线圈匝数使LRR降至1.8Ω,传输效率提升12%。
五、总结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254
214
189
203
196
204
209
201
207
217
203
199
197
203
195
194
207
198
209
201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