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检测项目与流程
1. 测试原理
- 反向偏置条件:将基极(B)与发射极(E)反向偏置,集电极(C)悬空或短接至基极(根据标准要求)。
- 击穿判定标准:当反向电流达到设定阈值(通常为1 mA或10 μA,依规范而定)时对应的电压即为_EBO。
2. 测试设备
- 源测量单元(SMU):提供可编程电压/电流源,并实时测量电压和电流。
- 探针台或测试夹具:确保电极接触稳定,减少接触电阻影响。
- 温控系统(可选):若需测试温度特性,需在指定温度(如25℃、125℃)下进行。
- 防护电路:防止过压或过流损坏器件。
3. 测试步骤
- 清洁器件表面,确保无污染或氧化层影响接触。
- 固定器件于探针台,精确对准发射极和基极探针。
- 设置电压扫描范围(例如0 V至20 V)和步进速率(如0.1 V/step)。
- 设定电流限制(防止击穿后电流过大损坏器件)。
- 在基极(B)施加正电压,发射极(E)接地,集电极(C)悬空或短接至B。
- 缓慢增加电压,同时监测反向电流(I_EB)。
- 当I_EB达到预设阈值(如1 mA)时,记录此时电压值即为_EBO。
- 绘制I-V曲线,确认击穿是否为硬击穿(突变)或软击穿(渐变)。
- 对同一批次多个样品进行测试,统计平均值和标准差,评估工艺一致性。
4. 结果判定与标准
- 合格标准:实测_EBO需≥规格书标称值(例如15 V)。
- 失效模式分析:
- 过早击穿:可能因结区缺陷、掺杂不均或污染导致。
- 软击穿:表明结区存在漏电路径,可能降低器件可靠性。
关键注意事项
- 静电防护(ESD):测试全程需在防静电环境下操作,避免器件因静电损伤失效。
- 电压控制精度:电压步进需足够小(如0.1 V),避免漏判击穿点。
- 温度影响:高温下_EBO可能下降,需根据应用场景选择测试温度。
- 校准设备:定期校准SMU和探针接触电阻,确保数据准确性。
五、典型测试标准参考
- JEDEC JESD24:规定晶体管参数的测试方法。
- MIL-STD-750:军用级半导体器件测试标准,涵盖_EBO极限值验证。
- IEC 60747:通用半导体分立器件测试规范。
六、总结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266
224
202
211
205
208
220
212
223
224
210
210
214
213
204
204
218
207
215
210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