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极开路时最大集电极-发射极截止电流(ICEO)检测项目详解
引言
一、检测意义
- 验证晶体管在额定电压下的反向截止特性。
- 评估高温环境下的漏电流稳定性。
- 筛选因工艺缺陷或老化导致漏电流超标的劣质器件。
二、核心检测项目
-
- 测试条件:
- 温度:25℃±2℃(常温)。
- 电压:施加集电极-发射极额定电压VCES(依据器件手册)。
- 基极状态:完全开路(通过绝缘夹具或断开基极连接)。
- 步骤:
- 将晶体管固定于测试夹具,确保引脚接触良好。
- 缓慢增加VCES至额定值,避免电压过冲。
- 使用高精度微安表(如Keysight 34465A)读取稳定后的ICEO值。
- 测试条件:
-
- 测试条件:
- 温度:85℃或125℃(根据应用场景设定)。
- 电压:同常温测试,需考虑温度对击穿电压的影响。
- 步骤:
- 将器件置于高低温试验箱,升温至目标温度并稳定30分钟。
- 重复常温测试流程,记录高温ICEO值。
- 意义:验证器件在高温条件下的漏电流变化率(通常ICEO随温度指数增长)。
- 测试条件:
-
- 测试条件:
- 电压:逐步提升至VCES的80%-100%(避免击穿)。
- 时间:持续加压5-10分钟,观察电流变化。
- 判定标准:电流应保持稳定,无突增或震荡现象。
- 测试条件:
-
- 测试条件:
- 持续时间:48-168小时(加速老化)。
- 监测周期:每隔24小时记录ICEO值。
- 意义:筛选因材料缺陷或封装问题导致漏电流逐步增大的器件。
- 测试条件:
三、测试设备与配置
-
- 可编程直流电源(如Agilent N6705B)。
- 高精度数字微安表(分辨率≤1nA)。
- 高低温试验箱(温控精度±1℃)。
- 防静电测试夹具及屏蔽箱(减少环境噪声)。
-
- 采用四线制测量法,分离供电线与检测线,降低导线电阻影响。
- 在集电极回路串联保护电阻(如10kΩ),防止意外过流。
四、注意事项与误差控制
-
- 确保基极引脚悬空,避免与测试台或其它元件接触。
- 使用陶瓷夹具替代金属夹具,减少寄生电容干扰。
-
- 高温测试时,需等待器件内部温度完全稳定后再读数。
- 避免温度梯度导致的热电动势误差。
-
- 测试线采用双绞屏蔽线,接地端就近连接。
- 在暗室或电磁屏蔽环境中操作,避免光电效应引入额外电流。
五、数据分析与判据
- 合格标准: ICEO实测值 ≤ 数据手册标称最大值(例如:某型号BJT的ICEO ≤ 1μA @25℃)。
- 异常处理:
- 若常温ICEO超标,直接判定为不合格。
- 若高温ICEO增长超过10倍,需结合应用场景评估风险。
六、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29
37
47
47
44
46
52
45
43
46
42
46
45
41
49
48
40
48
57
45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