镀覆孔耐热冲击检测项目详解
引言
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
1. 温度循环测试(Thermal Cycling Test)
- 目的:模拟极端温度变化下镀覆孔的结构稳定性。
- 方法:
- 温度范围:根据应用场景选择,如-55℃至+125℃(汽车电子)、0℃至+100℃(消费电子)。
- 循环次数:通常为100~1000次,每次循环包括升温、高温保持、降温、低温保持四个阶段。
- 设备:高精度热冲击试验箱。
- 评判标准:
- 镀覆孔无开裂、孔壁分离或树脂收缩。
- 电气连通性保持(电阻变化≤10%)。
2. 热冲击后电气性能测试
- 目的:验证热冲击后镀覆孔的导电能力。
- 测试项目:
- 导通电阻测试:使用四线制微欧计测量孔内铜层电阻。
- 绝缘电阻测试:检测孔与周围导体间的绝缘性(≥1×10^8Ω)。
- 关键点:对比热冲击前后的数据,分析电阻变化趋势。
3. 显微结构分析
- 目的:观察镀层微观缺陷(裂纹、孔洞、分层等)。
- 方法:
- 切片制备:垂直/水平切割镀覆孔,研磨抛光至镜面。
- 显微成像:使用金相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观察孔壁镀层厚度、均匀性及界面结合情况。
- 评判标准:
- 铜层厚度≥25μm(IPC-6012标准)。
- 无裂纹或孔壁剥离现象。
4. 机械强度测试
- 目的:评估镀层与基材的结合力。
- 测试方法:
- 拉伸测试:通过专用夹具对镀覆孔施加轴向拉力,记录断裂强度(≥300N为合格)。
- 热应力测试:将样品浸入288℃焊锡10秒,观察是否出现爆板或镀层脱落。
- 失效模式:镀层与基材分离、孔壁撕裂。
5. 耐湿性测试
- 目的:验证湿热环境下镀覆孔的抗腐蚀能力。
- 方法:
- 将样品置于85℃/85%RH环境中48小时,随后进行热冲击测试。
- 评判标准:无氧化腐蚀或导电性能下降。
6. 加速老化测试
- 目的:预测镀覆孔在长期使用中的可靠性。
- 方法:高温存储(如125℃/1000小时)后检测性能衰减。
- 关键参数:铜层晶粒结构变化(通过SEM-EDS分析)。
检测标准与规范
- 国际标准:
- IPC-TM-650 2.6.7:镀覆孔热冲击测试方法。
- JEDEC JESD22-A104:温度循环试验标准。
- IEC 60068-2-14:环境试验规范。
- 行业要求:
- 汽车电子需满足AEC-Q100标准(温度循环≥500次)。
- 航空航天领域参考MIL-STD-883。
结果分析与改进方向
- 典型失效模式:
- 孔壁铜层裂纹(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导致)。
- 树脂基材与铜层分离(结合力不足)。
- 镀层厚度不均导致局部过热失效。
- 工艺优化建议:
- 调整电镀液配方以提高镀层延展性。
- 优化钻孔工艺减少孔壁粗糙度。
- 采用高Tg(玻璃化转变温度)基材降低热应力。
上一篇:机械试验检测下一篇:锡焊性可焊性耐焊接热检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248
207
180
199
191
196
202
196
198
209
197
194
191
192
190
185
200
193
201
195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