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极-发射极偏置条件下最大集电极截止电流检测项目详解
一、核心检测项目及方法
- 常温特性测试
- 测试条件:25℃±2℃, VBE=0V, VCE=额定最大值
- 检测目标:验证器件在标准工作温度下的漏电流是否符合ICEO(max)规格
- 关键设备:高精度源测量单元(SMU),分辨率需达pA级
- 典型失效值:硅晶体管>1μA,功率器件>10μA时判定为异常
- 高温加速测试
- 阶梯温度测试:85℃/125℃/150℃三个温度点
- 测试方法:采用热耦合台施加偏置电压,稳定30分钟后记录数据
- 判定标准:满足Arrhenius方程的温度相关性,激活能应>0.5eV
- 异常特征:温度系数>10%/℃时提示存在表面漏电路径
- 电压依赖性分析
- 扫描范围:VCE从0.1V到额定电压的120%,步长0.1V
- 关键参数:击穿电压V(BR)CEO的拐点识别
- 数据分析:采用双对数坐标绘制I-V曲线,斜率突变点即为击穿临界值
- 典型故障:软击穿现象表现为VCE>10V时电流指数级上升
二、进阶检测维度
- 时间稳定性测试
- 测试周期:1000小时持续偏置,每24小时采样
- 失效判据:电流漂移量>初始值300%或绝对值>50μA
- 退化机制:金属迁移导致EB结退化,表现为电流对数随时间线性增长
- 批次一致性验证
- 抽样方案:采用ANSI/ASQ Z1.4二级抽样计划
- 数据分析:计算Cpk值,要求≥1.33
- 异常处理:批次离散度>3σ时启动8D异常分析流程
- 失效物理分析(FMA)
- 定位技术:采用光发射显微镜定位热点,精度达1μm
- 微观分析:FIB-SEM截面观测PN结界面状态
- 典型缺陷:EB结边缘位错密度>104/cm²时漏电流激增
三、检测流程优化建议
转成精致网页
上一篇:插入衰耗检测下一篇:介质损耗角正切值检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43
40
40
45
40
40
32
32
38
47
47
44
46
52
45
43
46
42
46
45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