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出端强度(破坏性)检测方法与项目详解
一、检测项目分类
-
- 目的:测定引出端在轴向拉力下的最大断裂强度。
- 方法:
- 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,夹具夹持引出端两端。
- 以恒定速率(如10 mm/min)施加拉力,直至断裂。
- 评价指标:最大拉伸力(N)、断裂位置、延伸率。
- 标准参考:IEC 60512(电子连接器测试标准)。
-
- 目的:评估引出端抗反复弯曲或塑性变形的能力。
- 方法:
- 固定引出端一端,另一端施加垂直于轴线的力,弯曲至预设角度(如90°)。
- 单次弯曲(破坏性):持续施力直至断裂。
- 多次弯曲(疲劳性):记录弯曲次数直至失效。
- 评价指标:断裂弯曲力、弯曲次数、裂纹扩展情况。
-
- 目的:验证引出端抗扭转载荷的能力。
- 方法:
- 使用扭转试验机固定引出端两端,施加旋转力矩直至断裂。
- 记录最大扭矩(N·m)和扭转角度。
- 典型应用:适用于螺纹端子或需承受安装扭转的部件。
-
- 目的:评估引出端与导线压接或焊接后的界面结合强度。
- 方法:
- 对压接/焊接部位施加垂直拉力,直至分离。
- 测量分离所需拉力,观察断裂模式(界面分离或材料断裂)。
- 标准参考:IPC/WHMA-A-620(线缆组件验收标准)。
-
- 目的:测定连接器插拔过程中的最大插入力、拔出力及插拔寿命。
- 方法:
- 使用插拔力试验机,模拟实际插拔动作直至失效。
- 记录第1次和第N次插拔力值,分析力值衰减趋势。
- 失效判定:引脚变形、接触电阻超标或功能失效。
二、环境强化测试
-
- 方法:将样品置于高低温循环箱(如-40°C~+125°C),进行数百次循环后,立即进行强度测试。
- 意义:验证温度变化对材料疲劳特性的影响。
-
- 方法:按GB/T 10125标准进行中性盐雾试验(如48小时),评估腐蚀后引出端的机械性能。
- 典型失效:金属脆化、应力腐蚀裂纹。
三、测试设备与样品要求
-
- 万能材料试验机(精度±1%)
- 扭矩测试仪、插拔力试验机
- 高低温试验箱、盐雾试验箱
-
- 同一批次至少抽取5~10个样本,确保结果统计意义。
- 测试前需记录初始状态(如引脚平整度、焊接质量)。
四、结果分析与应用
- 数据对比:将测试值与设计规格、行业标准(如汽车电子要求高于消费电子)对比。
- 失效分析:通过断裂面显微观察(SEM/EDS),判断失效模式(如韧性断裂、脆性断裂)。
- 设计优化:若强度不足,可通过材料升级(如铜合金替代黄铜)、结构改进(增加倒角)等提升性能。
五、
上一篇:正向小电流时的正向电压检测下一篇:测量电容检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