耐电痕化检测:核心检测项目与技术解析
一、基础检测项目
-
- 检测原理:模拟材料表面在电场和电解液(如氯化铵溶液)作用下形成导电通道的难易程度。
- 测试方法:
- 在材料表面滴加电解液,施加交流电压(通常100-600V)。
- 记录材料在50滴电解液内未发生电痕破坏的最高电压值。
- 判定标准:值越高,材料耐电痕化性能越好。
-
- 定义:在规定测试条件下(如600V电压),材料经受50滴电解液滴落而不发生电痕破坏的能力。
- 应用:常用于快速筛选材料的耐电性能等级。
二、扩展检测项目
-
- 高压漏电起痕试验:
- 测试条件:电压范围可扩展至1000V以上,电解液流量和滴落间隔严格控制。
- 评估材料在高电压下的绝缘失效临界点。
- 低压漏电起痕试验:
- 针对低压环境(如家用电器),验证材料的长期耐电弧能力。
- 高压漏电起痕试验:
-
- 目的:量化材料表面因电痕化造成的物理损伤深度。
- 方法:使用显微镜或激光扫描仪测量电蚀痕迹的几何尺寸。
-
- 适用场景:评估材料在高压电弧作用下的抗追踪性能,适用于航空航天、高压电缆等极端环境。
三、关键参数与影响因素
-
- 溶液成分(如0.1% NH₄Cl + 表面活性剂)直接影响电痕形成速度。
- 滴液速率(如30秒/滴)需符合标准规定。
-
- 电极材料(铂金或钨钢)、电极间距(4mm或6mm)对电场分布有显著影响。
-
- 温度(23±2℃)、湿度(50±5% RH)需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。
四、辅助检测项目
-
- 湿热老化、紫外辐照等预处理后复测,评估环境应力对耐电痕化性能的影响。
-
- 电痕化试验前后测量材料表面电阻,分析绝缘性能衰减程度。
-
- 盐雾试验、污染等级测试(如IEC 60587),模拟复杂工况下的材料表现。
五、结果判定与分级
-
- Class 0: ≥ 600V
- Class 1:400V ≤ < 600V
- Class 2:250V ≤ < 400V
- Class 3:175V ≤ < 250V
- Class 4:100V ≤ < 175V
六、应用与意义
- 材料选型:指导电气设备制造商选择符合安全等级的绝缘材料。
- 质量控制:确保产品在潮湿、污秽环境下的长期可靠性。
- 标准符合性:满足IEC、UL、CCC等认证的强制性检测要求。
上一篇:数字式多功能复印设备检测下一篇:元件间电压试验检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264
221
199
207
202
206
216
208
216
221
208
207
211
208
201
199
213
204
211
207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