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压温度系数检测项目详解
一、核心检测项目
-
- 目的:模拟器件实际工作温度环境。
- 典型范围:工业级(-40°C至+85°C)、汽车级(-55°C至+125°C)或按客户需求定制。
- 关键点:需覆盖器件规格书标称范围,并适当扩展以验证极限稳定性。
-
- 标准温度点:选取至少5个均匀分布的点(如-40°C、0°C、25°C、50°C、85°C);高精度测试需更多点(如每10°C一点)。
- 梯度测试:验证升温与降温过程中是否存在滞后效应(Hysteresis)。
-
- 测量对象:标称电压(如基准源IC的输出电压)、电池开路电压、半导体器件阈值电压等。
- 设备要求:高精度数字万用表(6½位以上)、低热电势连接线(四线制消除导线电阻影响)。
-
- 热浸时间:达到目标温度后保持30分钟至2小时,确保器件内部温度均匀。
- 测量间隔: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电压,直至连续3次读数波动小于0.01%。
-
- 流程:在设定温度范围内进行多次循环(如-40°C ⇄ 85°C,循环5次),检测电压恢复性。
- 目的:评估器件在热应力下的老化或结构损伤。
-
- 记录内容:温度值、电压值、时间戳、环境湿度(若影响显著)。
- 计算方法:
- 线性回归法:拟合电压-温度曲线,计算斜率(ΔV/ΔT)。
- 公式: VTC=�max−�min�nominal×(�max−�min)×106 (ppm/°C)VTC=Vnominal×(Tmax−Tmin)Vmax−Vmin×106(ppm/°C) 注:�nominalVnominal为标称电压,通常取25°C下的值。
-
- 重复测试:同一器件多次测量,计算标准差。
- 不确定度来源:温度箱均匀性(±0.5°C以内)、电压表分辨率、接触电阻等。
二、关键控制条件
- 环境控制:
- 湿度:保持恒定(如30%~50% RH),避免结露或静电干扰。
- 电磁屏蔽:使用法拉第笼减少外部噪声。
- 设备校准:
- 温度传感器(如PT100)需定期溯源至国家标准。
- 电压表校准需覆盖测试量程,确保零点漂移修正。
三、应用场景示例
- 测试步骤:
- 将IC置于温箱中,从-55°C至125°C按10°C步进升温。
- 每个温度点热浸1小时后,用6½位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。
- 计算线性回归系数与非线性误差。
- 判定标准:
- 若VTC ≤ 2 ppm/°C,则符合高精度仪器要求;
- 若VTC ≤ 50 ppm/°C,则满足普通工业应用。
四、检测报告要素
- 测试设备型号及校准证书编号。
- 温度-电压原始数据表及拟合曲线图。
- 温度系数计算结果与不确定度分析。
- (是否符合规格书或行业标准,如IEC 60747)。
上一篇:机械噪声的听音检验(咯咯声)检测下一篇:电感或自谐振频率检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219
183
161
178
174
179
185
179
177
193
181
173
175
172
169
170
178
172
183
180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