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胞毒性试验检测:核心检测项目详解
一、细胞毒性试验的主要检测项目
-
- 原理:通过检测活细胞的代谢活性或膜完整性,量化毒性物质对细胞存活的影响。
- 常用方法:
- MTT法:活细胞线粒体酶将黄色MTT还原为紫色甲瓒,通过吸光度值反映细胞存活率。
- CCK-8法:水溶性试剂WST-8被脱氢酶还原为橙黄色甲瓒,灵敏度高于MTT。
- 台盼蓝染色:死细胞膜破损被台盼蓝染色,活细胞拒染,显微镜下计数活细胞比例。
- 应用:快速筛选药物或材料的急性毒性。
-
- 原理:毒性物质破坏细胞膜结构后,胞内成分泄漏,可通过检测相关标志物评估损伤程度。
- 检测方法:
- 乳酸脱氢酶(LDH)释放试验:LDH从破损细胞释放至培养液,通过酶促反应生成有色物质定量毒性。
- 荧光染料法:如碘化丙啶(PI)通过破损膜进入死细胞,与DNA结合发红色荧光。
- 应用:评估短期接触毒性(如医疗器械浸提液测试)。
-
- 原理:毒性物质可能引起细胞收缩、空泡化、脱落等形态变化。
- 方法:
- 光学显微镜:直接观察细胞贴壁性、形态及密度。
- 电子显微镜(SEM/TEM):分析细胞超微结构损伤(如线粒体肿胀)。
- 应用:辅助判断毒性机制(如凋亡或坏死)。
-
- 原理:毒性物质抑制细胞能量代谢或酶活性,可通过代谢产物定量分析。
- 方法:
- ATP含量检测:活细胞ATP水平与荧光素酶反应强度正相关,灵敏反映细胞活性。
- 葡萄糖消耗/LDH比率:动态监测代谢变化。
- 应用:长期毒性或低浓度慢性毒性评估。
-
- 原理:毒性物质干扰细胞周期,抑制DNA合成或复制。
- 方法:
- BrdU/EdU法:标记新合成DNA,检测增殖速率。
- 集落形成试验:评估单个细胞持续增殖能力。
- 应用:肿瘤药物筛选或辐射毒性研究。
-
- 原理:区分程序性死亡(凋亡)与意外死亡(坏死)。
- 方法:
- Annexin V/PI双染:Annexin V标记凋亡细胞外翻的磷脂酰丝氨酸,PI标记坏死细胞。
- Caspase活性检测:检测凋亡关键酶(如Caspase-3)活性。
- 应用:研究毒性物质的作用机制。
-
- 原理:毒性可能引发活性氧(ROS)爆发或促炎因子释放。
- 方法:
- DCFH-DA荧光探针:检测细胞内ROS水平。
- ELISA:定量IL-6、TNF-α等炎症因子。
- 应用:评估免疫毒性或慢性炎症反应。
二、检测项目的选择依据
-
- 急性毒性:首选LDH、MTT等快速检测。
- 慢性/长期毒性:ATP检测、集落形成试验更敏感。
- 机制研究:需结合凋亡、ROS、形态学等多指标。
-
- 原代细胞可能对毒性更敏感,需选择高灵敏方法(如CCK-8)。
- 悬浮细胞(如淋巴细胞)适用流式细胞术(如Annexin V/PI)。
-
- 不透明样品(如某些材料浸提液)需避免吸光度检测,改用荧光法。
- 挥发性物质需采用密封培养系统。
三、标准化与质量控制
- 国际标准:
- ISO 10993-5(医疗器械):规定直接接触法、浸提液法的细胞毒性评价方法。
- OECD 129(化学品):指导体外细胞毒性测试的标准化流程。
- 阳性/阴性对照:需包含已知毒性物质(如SDS)和空白对照。
- 数据验证:推荐至少3次独立实验,统计显著性分析(如t检验或ANOVA)。
四、应用领域示例
- 药物开发:筛选候选化合物,计算半数抑制浓度(IC50)。
- 医疗器械:根据ISO标准评估材料浸提液的细胞相容性。
- 纳米材料:检测纳米颗粒尺寸、表面修饰对毒性的影响。
- 化妆品:替代动物试验,评估原料刺激性(如皮肤模型EpiDerm)。
五、未来趋势
- 高通量自动化:结合微流控芯片与AI图像分析,实现大批量样本快速检测。
- 3D细胞模型:类器官或肿瘤球体模拟体内微环境,提高预测准确性。
- 多组学整合:联合转录组、代谢组数据解析毒性通路。
结语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251
211
183
201
193
197
203
197
202
210
199
195
192
198
192
188
202
194
204
197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