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慢性全身毒性检测:检测项目与核心内容
一、检测目的
- 确定受试物在亚慢性暴露下的毒性阈值(NOAEL/LOAEL)。
- 识别靶器官毒性及毒性反应的剂量-效应关系。
- 评估毒性反应的可逆性或累积性。
二、实验设计基础
- 实验动物:常用大鼠、小鼠、犬或兔,根据受试物性质选择。
- 剂量分组:至少设3个剂量组(高、中、低)+ 阴性对照组,高剂量通常选择最大耐受量(MTD)。
- 暴露周期:28天(短期亚慢性)或90天(长期亚慢性)。
- 给药途径:模拟人体接触方式(口服、吸入、皮肤涂抹或注射)。
三、核心检测项目
1. 一般观察与临床指标
- 体重与摄食量:每周记录体重变化及摄食量,评估生长发育和代谢异常。
- 行为学观察:活动度、步态、呼吸、毛发状态、分泌物等。
- 眼科检查:角膜浑浊、结膜充血等(必要时)。
- 尿液分析:尿量、颜色、pH值、蛋白、糖、潜血、细胞成分等。
2. 血液学检测
- 全血细胞计数:红细胞(RBC)、血红蛋白(HGB)、白细胞(WBC)及分类、血小板(PLT)等。
- 凝血功能:凝血酶原时间(PT)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(APTT)。
3. 血液生化指标
- 肝功能:ALT、AST、ALP、总胆红素(TBIL)、白蛋白(ALB)、总蛋白(TP)。
- 肾功能:血尿素氮(BUN)、肌酐(CRE)、尿酸(UA)。
- 代谢功能:血糖(GLU)、总胆固醇(TC)、甘油三酯(TG)。
- 电解质:钠(Na⁺)、钾(K⁺)、氯(Cl⁻)、钙(Ca²⁺)。
4. 病理学检查
- 大体解剖:处死动物后肉眼观察各器官(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、脑、生殖器官等)的形态异常。
- 组织病理学:固定关键器官(如肝、肾、胃肠道、神经系统)后切片,HE染色观察细胞变性、坏死、炎症或增生。
- 脏器系数:计算器官重量与体重比(如肝/体比、肾/体比),反映器官肿大或萎缩。
5. 特殊毒性指标(根据受试物特性补充)
- 免疫毒性:淋巴细胞亚群分析、脾脏病理。
- 神经毒性:神经行为学测试(如旷场实验)、脑组织病理。
- 内分泌干扰:激素水平(甲状腺激素、性激素等)。
四、结果分析与评价
- 剂量相关性:毒性反应是否随剂量增加而加重。
- 时间依赖性:毒性是否随暴露时间延长而累积。
- 靶器官识别:明确主要受损器官及毒性机制。
- 可逆性评估:通过恢复期观察(部分实验设计含停药观察阶段)判断毒性是否可逆。
五、国际标准与法规
- OECD指南:如OECD 407(28天重复剂量毒性)、OECD 408(90天重复剂量毒性)。
- EPA标准:OPPTS 870.3100(亚慢性口服毒性)。
- ICH指导原则:药物开发中的亚慢性毒性研究要求(如ICH S4)。
六、注意事项
- 质量控制:实验需符合GLP(良好实验室规范)要求。
- 统计学分析:数据需通过方差分析(ANOVA)等检验差异显著性。
- 伦理合规:遵循动物福利“3R原则”(替代、减少、优化)。
七、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243
206
177
196
190
194
200
194
197
205
196
192
188
191
188
184
199
191
200
194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