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输入侧电能参数检测
-
- 检测电网输入端的电压、电流、功率(有功、无功、视在)、功率因数等基础参数,记录主变压器或配电柜的总电量数据。
- 使用电能质量分析仪采集连续24小时以上数据,分析负荷波动规律。
-
- 谐波畸变率(THD):检测各次谐波含量(如3次、5次、7次),评估对设备寿命的影响。
- 电压偏差与波动:监测电压是否超出国家标准(如GB/T 12325)。
- 频率稳定性:电网频率偏差是否在±0.2Hz范围内(GB/T 15945)。
二、输出侧设备运行效能检测
-
- 电动机系统:实测输出机械功率与输入电功率比,对比GB 30254能效标准。
- 变压器损耗:空载损耗、负载损耗及综合效率(符合GB 20052标准)。
- 照明系统:照度测试结合灯具功率,计算单位面积耗电量(参考GB 50034)。
-
- 生产设备(如空压机、水泵)的能源转换效率,绘制电能-产量关系曲线。
- 变频器、软启动器等节能设备运行参数与节能量验证。
三、配电系统损耗专项检测
-
- 电缆/母排的电阻损耗(�损耗=�2�P损耗=I2R),结合载流量与运行时间计算年损耗量。
- 接触点发热检测:红外热成像仪排查接线端子、开关触头异常温升。
-
- 电容器组投切策略合理性,功率因数是否稳定在0.9以上(GB/T 3485要求)。
- 谐波环境下电容器的过载风险分析。
四、电能质量与负荷特性检测
-
- 分时段记录负荷率,识别尖峰负荷时段及设备(如中央空调、电炉)。
- 需量分析:对比合同容量与实际最大需量,优化基本电费计费方式。
-
- 各相电流/电压不平衡率(国标要求≤15%),评估对变压器和线路的附加损耗。
五、管理与隐性损耗排查
-
- 二级、三级电表覆盖率与精度(至少1.0级),数据采集周期是否满足分析需求。
- 偷漏电风险点排查:非法负载接入、计量回路异常。
-
- 设备停机期间的功耗测试(如数控系统待机、液压站保压能耗)。
- 辅助系统(通风、冷却)的无效运行时间统计。
六、典型检测工具与技术规范
- 设备清单:电能质量分析仪(Fluke 435-II)、钳形功率计、红外热像仪、数据采集系统。
- 标准依据:GB/T 3485《用电设备电能平衡通则》、GB/T 16664《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》。
七、测试成果应用方向
- 系统综合电能利用率(�=有效电能输入总电能×100%η=输入总电能有效电能×100%);
- 主要损耗环节排序(如某生产线电机群效率仅65%);
- 短期技改建议(如更换IE4电机、加装动态无功补偿)与长期管理优化方案。
转成精致网页
上一篇:一次性使用输血器 重力输血器检测下一篇:腹腔穿刺器检测


材料实验室
热门检测
34
19
22
21
24
24
30
27
22
27
33
29
34
29
36
37
28
24
25
26
推荐检测
联系电话
400-635-0567